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且滚动角小于10°的仿生超疏水材料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这类材料在电器、生物医学、交通工具、日常用品以及生物医学材料等诸多领域中显示出极其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通过构建低表面能材料的表面微细粗糙结构已制备出许多仿生超疏水表面。主要方法有:等离子体处理法、溶胶-凝胶法、气相沉积法、模板法、电化学法、相分离法、自组装法、粒子填充法等。然而,现有的大部分方法或者因所用材料稀少或设备昂贵,或者所用工艺复杂,或者制备出的超疏水表面力学强度不够等,还存在诸多问题,不能进行产业化生产。因此,研究成本低廉、工艺简单、适合大面积生产的超疏水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本论文首先在非极性橡胶(丁基胶、三元乙丙胶以及SBS弹性体)的二甲苯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疏水性沉淀法二氧化硅(H-SiO2),通过调节复合体系中二氧化硅的用量来控制涂层表面的微观粗糙结构,进而调节涂层表面的润湿性,获得了具有微纳米粗糙结构的橡胶/疏水性二氧化硅复合超疏水涂层。然后针对亲水性沉淀法二氧化硅,分别用羟基硅油(HSO)、三甲基氯硅烷(TMCS)对橡胶/沉淀法二氧化硅的二甲苯分散体系中的二氧化硅进行改性,通过调节改性剂和改性二氧化硅的用量及反应条件,分别获得了表面具有微纳米粗糙结构的橡胶/羟基硅油改性二氧化硅和橡胶/三甲基氯硅烷改性二氧化硅复合超疏水涂层。使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接触角测定仪、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热重分析仪等手段对制备的9种复合超疏水涂层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疏水性非极性橡胶的二甲苯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疏水性沉淀法二氧化硅,或加入未改性沉淀法二氧化硅后分别用羟基硅油、三甲基氯硅烷进行原位改性,得到的9种分散体系具有良好的成膜性,成膜后所得的复合涂层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能,其与水的接触角都在170左右,滚动角均不到1°。疏水性改性二氧化硅在复合涂层表面形成较均匀的微米、纳米小突起,构建了表面微纳米粗糙结构,从而导致优异的超疏水性能。这些超疏水材料与pH值为114的酸碱溶液的接触角均大于150°,表现出对酸碱的稳定性,同时改性二氧化硅的加入使复合涂层在高温段的分解温度提高,但失重5%的温度略有降低。此外二氧化硅疏水性改性过程基本上不会引起其无定形结构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