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为了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传统文化的典籍的翻译在文化输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包含深厚的传统文化与宗教文化。翻译的任务之一是传播文化。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文化自信心的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到那个时候,中国传统经典文学在不可译性的过程中会慢慢变成可译性。长期以来,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各家学派在翻译问题上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同时,各家学派也提出了不可译性向可译性转换的方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原型理论已被运用于多个研究领域,其基本特征是抽象性,整合性,动态性和优先性。原型的这些特征使得原型理论对许多领域的研究,包括翻译研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说服力。原型就是任何范畴中的最佳范例。本文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即原型理论角度分析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本文的研究问题如下。第一,原型理论与可译性以及不可译性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二,从原型理论的角度看,不可译性如何在《西游记》的两个英译本中转化为可译性?第三,在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和古代诗歌方面,《西游记》的哪个英译本更符合原型理论?西游记英译本众多,其中,詹纳尔与余国藩的英译文是唯一的两个全译本,本文将这两个全译本作为研究文本,分析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对比分析法,以下所得结论是基于这种方法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1)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边缘成员具有地位不稳定以及界限不清晰等特点,符合原型理论的特点,因此,从实质上可将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看作原型。(2)原型被定义为任何类别的最核心示例,即该类别中的最佳示例。原型理论在应用于翻译过程时,指的是在形式和内容中查找目标语言中源语言的最佳示例。面对不可翻译的问题,在目标语言中找到最有代表性的源语言实例不仅有利于目标语言读者理解源语言的含义,而且有利于源语言文化的传播。事实证明,将原型理论应用于翻译可以有效地解决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3)在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和古代诗歌方面,余国藩的《西游记》英译本相比于詹纳尔的英译本更加符合原型理论。本文将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中,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原型理论的理解以及拓宽了原型理论的研究范围,更丰富并促进了翻译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