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健身操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哈尔滨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pz7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哈尔滨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健身操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哈尔滨市8个区(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松北区、平房区、呼兰区、阿城区)随机抽取14所商业性健身俱乐部(近两年开业的、规模较大、会员人数较多、并开设有健身操课)的会员、健身操教练和管理者等作为调查对象。健身操课程在各大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蕴含了体育特有的文化与健身知识,目前社会人士已经意识到健康与养生的重要性,选择在商业性健身俱乐部进行锻炼使会员的身体状况在坚持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心理上也得到了放松。在文献资料中可知,哈尔滨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对健身操课开展过程以及发展对策相对滞后,提出的观念和建议没有创新点。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调查哈尔滨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健身操的开展现状,找出现状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发展对策,进一步研究健身操在哈尔滨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开展情况,不断推动健身操在我国各大健身房的普及。本文以哈尔滨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健身操开展现状和发展对策为切入点,研究健身操在哈尔滨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相关信息,为今后研究健身操课程的学者提供可借鉴的理论知识依据。通过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课的开展,使健身操在各大健身房进一步的推广,对今后开展健身操提供新兴的教学内容,使参与健身的大众学会并掌握一项体育锻炼的技能,在健康锻炼的基础上让大众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健身意识与终身体育的思想。研究结果表明:(1)健身操具有简单易学,集健身、健美、健心、健智于一体、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缓解心理压力等特点与功能。(2)哈尔滨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课程的开展包括舞蹈类健身操课、有氧类健身操课、辅助训练类健身操课、单车类健身操课、放松身心类健身操课、莱美类健身操课等。对健身操课程的课时安排与课程之间进行了调查对比,每所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课时安排不同,风格不同,健身效果也不同;大多数会员比较喜欢舞蹈类健身操课。(3)哈尔滨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教练以女教练为多数,较为年轻化,大专学历占比例较大,获得相关课程资格证书后进行授课,健身教练会不断的参加培训充实自己的专业技术技能;参与健身操锻炼的人群大多年龄在25-35之间,女性会员多于男性会员,健身的人群各不相同,各行各业人士都有,参与健身操课锻炼的动机不同;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管理员都较为年轻,女性管理者少于男性管理者,学历以本科学历为主,培训后进入管理工作的岗位;周围环境、地理位置与周边市民的消费观念、文化娱乐氛围、硬件条件等情况都对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健身操的开展会给商业性健身俱乐部、教练以及会员带来不同程度的利益和效果。(5)哈尔滨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课程开展存在师资人才资源短缺、管理与组织不当、参与人数较少、器材设备不齐全、开课目标不明确、服务不到位、职业道德缺失等问题。(6)哈尔滨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课程持续不断的发展,课程设置要目标明确、内容要多样化、具有特色;同时要加强健身操课教练员技能的培训与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完善经营与组织管理模式;积极宣传与推广健身操的开展。
其他文献
介绍了用ICP-AES法测定高纯金属铝中铁、锌、镁、铅、钛、镓、铜、硅8种杂质元素,采用标准加入法消除基体效应,分析方法快速准确。
近年来,智能楼宇的安全、舒适和便利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此在它的设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智能楼宇设计中,一般都是采用综合布线的方式,但是这有很多的弊病,比如
“性贿赂”作为非物质性贿赂的典型代表,在现实生活中极其普遍,它直接侵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这种权色交易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给国家机关形象造成恶劣影响。其诱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就业,进而造成了低素质劳动力供给和高素质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因而促使农村劳动力提高就业能力,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逐
文章探讨了以涤纶(PET)、水溶性涤纶(COPET)和锦纶(PA)为原料,利用双组份、双箱体复合纺设备,在4 500 m/min的纺速下生产单丝线密度dpf小于0.1 dtex的涤锦和海岛超细复合FDY
[本刊讯]据相关调查显示,2008年中国日化市场销售额达近1400亿元,洋品牌占据了绝对的垄断地位,不过,中药日化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2006年,由卫生部拟订的《化妆品标签标识管理
米克·巴尔是世界知名的符号学与叙述学专家,也是阿姆斯特丹文化分析学派的核心理论家。欧美学界关注巴尔的文化分析理论,不够重视其叙事诗学体系;国内学界重视她的叙述学与
会议
<正>从2002年的国发5号文到2015年的中发9号文,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一直在砥砺前行。改革的设计者始终围绕着"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宗旨勾绘蓝图,但相比上一轮改革路径"厂网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