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创新网络的演化及其机理研究--以广州、深圳为例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anh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生产要素,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城市作为创新的主要空间载体,是研究创新主体间合作网络的天然实验室。随着要素流动和合作创新的增强,创新空间由“地理场所空间”向“流动网络空间”转变,城市创新格局也由等级化向网络化演变。地理邻近不再是创新合作的充分条件,多维邻近性分析框架成为经济地理学者探究创新网络演化机理的重要工具。
  本文以广州、深圳两个创新枢纽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000-2017年的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构建城市创新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两个城市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空间结构,并基于多维邻近性视角构建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城市创新网络的演化机理。研究发现:(1)开放协同与网络化是创新枢纽城市的重要特征。2000年以来,两个城市的创新网络规模、密度迅速增长,创新合作不断编织城市创新网络,内部合作不断丰富创新系统,外部合作不断注入创新活力。本地网络和外部网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均表现出重要性,“本地嗡嗡声和外部通道”缺一不可。(2)科研能力强的高校、科研机构和研发活动密集的大型企业成为优先链接主体。广州创新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明显,形成以高校为核心、知识输出型为主的最大创新子网;深圳创新网络较为均衡,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技术合作型为主的多个创新子网。(3)地理邻近并不是创新合作的充分条件,多维邻近性分析框架对广、深城市创新网络演化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技术邻近、组织邻近替代地理邻近,成为创新主体寻求合作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而社会邻近对创新合作没有显著作用,过度的制度邻近抑制了创新合作的形成,整体上地理邻近与技术邻近既不具有互补效应,也不具有替代效应。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db:内容简介]
学位
“诚”是《中庸》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思想,其中也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心理学的意义。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研究“诚”的心理学内涵,探索其心理与行为的指标,以及阐述其作为心理分析原则的意义,是撰写该文的目的。在心理分析的水平上,“诚”可以作为分析师的内在德性,起到最基本的“承受”与“容纳”(contain)的作用;“诚”也可以作为一种基本的原则,发挥“无条件积极关注”(non-conditione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但其项目投资存在初始金额大、收益期久等特点,使得可再生能源企业融资约束高,制约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基于此,论文从宏观金融视角出发,结合绿色发展理念,探究绿色金融发展通过各融资渠道影响可再生能源投资效率的中介效应。具体地:在构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程度测量体系基础上,测算了2011-2017年绿色金融发展程度指数。同时基于141家可再生能源上市企业,利用R
正确评估支农效率,能够帮助各个地区对自身的支农综合状况做到清晰定位,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地调整支农方针和政策,补足农业短板、夯实乡村治理基础,促进农业和农村实现高效发展。由于现有支农效率研究往往会使得支农效率值变成截尾数据,较少考虑地理空间区位对地区支农效率的作用,基于此思路,本文选择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例来展开研究,以求对支农效率的实证研究思路进行丰富。本文的主要实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首先,
学位
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国家角度看,知识可以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从企业角度看,知识可以为企业创造新的财富。因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重要性凸显。此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强弱也会影响生产服务业的开放效果。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打响,贸易保护主义呼声四起。因而在贸易战背景下,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出发,探讨生产服务业对外开放对服务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知识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