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护理的产生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密不可分。人口老龄化问题是随着人口结构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使得社会中的老年人在结构上不断增加,规模上不断扩大。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减化和损耗,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失能、半失能老人不断增加,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不利影响。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老年人在寿命延长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长期困扰。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伴随的家庭结构少子化、核心化,妇女社会劳动参与率提高,城镇化等现象,使得传统的依靠家庭养老的可支持性受到打击。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问题受到严峻挑战。纵观当今世界,在一些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如德国、日本、以色列、韩国、美国等),已经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以应对老年人的照护需要。不论是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在儒家文化占重要地位的东亚文化圈国家,长期护理已成为各国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维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理性选择。面对我国老年人群不断扩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失能老人日益增多的社会现实,如何处理规模日益增大的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成为当前人口老龄化工作的重点。本文从老年人长期护理的相关概念出发,以责任分担理论为重点来研究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供给问题。通过认识我国长期护理服务供给状况,并对浙江省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的供给状况,特别是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情感支持这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养老机构老年人对生活照顾和精神支持的满意程度比较高,而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相对较低;并且存在护理人员专业性不足以及入住老人权益难以维护的问题。进而通过对长期护理服务供给存在的主要困境及原因的分析,构建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供给机制:在建立以服务时间为标准的等级认定的基础上,推行“居家——社区型”为长期护理服务主要载体、以民办养老机构为机构服务的供给主体、以重度失能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三为”供给方式,注重长期护理服务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并对长期护理服务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质量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