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Lorenz在1963年从天气预报中提炼简化出一个三维二次多项式系统,从中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混沌吸引子.此后混沌学成为非线性领域的全球研究热点.同时,具有混沌吸引子的系统在工程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在1979年,R¨ossler提出具有两个正Lyapunov指数的超混沌系统,这类系统具有比一般混沌系统更加复杂的动力学行为,从而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这不但加深了对混沌的进一步认识,也更好的找到它的现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orenz在1963年从天气预报中提炼简化出一个三维二次多项式系统,从中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混沌吸引子.此后混沌学成为非线性领域的全球研究热点.同时,具有混沌吸引子的系统在工程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在1979年,R¨ossler提出具有两个正Lyapunov指数的超混沌系统,这类系统具有比一般混沌系统更加复杂的动力学行为,从而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这不但加深了对混沌的进一步认识,也更好的找到它的现实应用.然而,由于混沌和超混沌系统的解一般无法求出,导致其动力学行为很难预测.尤其高维系统的动力学性质更加复杂,使得研究难度更大.迄今为止,混沌和超混沌系统的设计与探讨仍然没有统一的方法.根据混沌系统平衡点的个数及其稳定性,可对混沌和超混沌系统进行一定的分类.没有平衡点或者只有稳定平衡点的混沌系统属于隐藏混沌系统.若混沌或超混沌系统的混沌吸引域与不稳定平衡点的不稳定流形相交,则这类系统属于自激励系统.相比较而言,自激励系统研究较多,而隐藏混沌系统则较少.在高维系统中,无论是自激励还是隐藏混沌系统的探讨都是困难的问题,具有隐藏和超混沌特性的混沌系统更是如此.目前,超混沌系统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四维情形,对大于四维的高维超混沌系统和高维隐藏超混沌系统的研究则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尤其缺乏适合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基于一类只有稳定平衡点的三维混沌系统,本文发现了三类高维超混沌二次多项式系统,包括五维和六维隐藏超混沌系统,以及七维超混沌系统.应用相图,Lyapunov指数,分支图等方法分别对这些系统的动力学性质进行详细的研究.然后设计出相应的五至七维超混沌系统,并用电路对系统进行了物理实现.进一步利用参数切换技术给出了不同类型吸引子在参数切换过程中的相互转化.本博士论文分四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简要叙述了混沌研究的起源和发展,给出混沌的几种定义、基本特征和常用的研究方法,介绍了几类典型的混沌与超混沌系统.第二章提出了一类五维隐藏超混沌系统,该系统在无平衡点和只有稳定平衡点时都具有三个正Lyapunov指数的隐藏超混沌吸引子.利用相图,分支图,Lyapunov指数谱等方法研究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包括自激励混沌,隐藏混沌和隐藏超混沌的演变过程.同时,用参数切换的方法研究了吸引子的相互转换,发现自激励吸引子的切换可以逼近隐藏吸引子.最后,电路实验表明该五维隐藏超混沌系统存在于物理世界中.第三章设计了一类受控的六维隐藏超混沌系统,在没有平衡点时此系统具有四个正Lyapunov指数的隐藏超混沌吸引子.当系统分别存在一条平衡点直线和两条平衡点直线时,可以发现两类不同的奇异退化异宿轨道.当奇异退化异宿环随着参数的扰动而破裂时,系统产生了六维隐藏超混沌吸引子,这表明奇异退化异宿轨是通往隐藏混沌的一种可能途径.在具有不同类型的平衡点时,该系统可发现多重稳定性.特别是在有一条平衡点直线时,系统拥有七个吸引子共存.进一步,参数切换算法被用来对六维轨道进行近似.最后设计出六维系统的电路图,通过物理实验的方法验证了系统的混沌行为,所得实验结果和数值研究一致.第四章提出了一类有五个正Lyapunov指数的七维超混沌系统.首先对其动力学随参数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动力学非常复杂.特别有趣的是,当系统具有一条平衡点直线时,可观察到奇异退化异宿轨.随着参数的扰动,奇异退化异宿环破裂,同时产生了七维混沌和超混沌吸引子.进一步,参数切换的方法表明不同类型的七维吸引子可以通过其他吸引子的转换进行近似.最后,用电路对系统进行了物理实现.
其他文献
Ti–Ni合金具有优异的形状记忆效应和独特的超弹性特性,其本质源于合金中的热弹性马氏体相变及马氏体变体自适应。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关于Ti–Ni合金纳米尺度B19′马氏体的表征工作主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完成,但使用TEM识别单斜结构B19′马氏体变体,分析合金B2奥氏体与B19′马氏变体取向关系(OR)以及B19′马氏变体之间的孪晶关系等晶体学特征时,需要频繁倾转样品到不同的晶带轴并进行逐一
常温物体总是不断对外进行红外辐射带走自身热量,这是一种不需要能耗的被动式冷却方法,特别是通过8-13μm的大气窗口可以实现物体与外太空(~3K)之间的单向热量散失,对于节省制冷能耗、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工业及民用领域的热管理等极具吸引力。夜间的辐射冷却很容易实现,它仅需要材料具有良好的红外波段发射性能即可实现高效冷却。更具挑战性的是日间的辐射冷却,材料具备良好的红外发射性能外,还需要对太阳光有高的反
天然气水合物既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新能源,也是一种高效的储气材料。其分解特性对水合物勘探开发、水合物储运天然气等过程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对于水合物的快速分解研究甚少,特别是沉积物中水合物的快速分解。本文针对沉积物中水合物分解较缓的问题,首先研究了水合物分解速率强化技术,然后构建并修正了水合物快速分解动力学模型,最后根据分解强化技术和模型设计了用于勘探取样分析中的水合物饱和度快速测试系统。本文通过自
新型高碳Super304H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超超临界锅炉中,然而高的碳含量导致该材料在高温服役时因大量M23C6沿晶界析出产生贫铬区而带来高晶间腐蚀敏感性问题。虽然通过对Super304H钢进行表面喷丸纳米化处理,利用纳米晶组织的大量快速扩散通道可以加速贫铬区愈合,获得快速脱敏效果,但剧烈喷丸变形组织在时效过程中会触发富铬sigma相的异常析出,导致材料性能的恶化。本文通
木聚糖是半纤维素的主要类型,常被用作半纤维素的模型物,具有来源广、价格低廉、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目前木聚糖基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制备膜、水凝胶等领域,但木聚糖为杂聚多糖,分子结构复杂、糖单元种类多样、分子链较短、具有多分支性,制备的膜、水凝胶机械性能较差,其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与植物三大组分纤维素和木质素相比,木聚糖分子具有易于溶解、可及度高、水热碳产率高等优势。本研究充分利用
本文主要围绕两类种群扩散系数依赖信号浓度的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在二维、三维有界域和齐次Neumann边界条件下对整体经典解的存在性和大时间行为进行研究.由于扩散系数依赖信号浓度,所研究的两类竞争扩散模型都具有交叉扩散项,以致经典的极值原理方法不再适用.通过利用加权能量估计的方法和Lotka-Volterra竞争项带来的阻尼效果克服了交叉扩散项导致的困难,得到了整体经典解的一致有界性
本文主要考虑了具有粘性热传导的反应流体力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刻画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流体微团的运动,它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和物理化学工程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关于粘性热传导反应流体力学方程组的数学理论研究在纯数学领域有重要意义,目前还有很多未解决的公开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分别研究了粘性热传导反应流体力学方程组在三维情形下Cauchy问题在常状态附近扰动下解的存在性及最优衰减估计并得到了各阶导数
本文主要考虑了两类柱对称的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组,即粘性依赖于温度的非等熵柱对称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组和等熵的柱对称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组.Navier-Stokes方程组可以描述很多科学和工程上有趣的物理现象,例如可以用来模拟天气、洋流、管道中的水流以及机翼周围的空气流动.除此以外,关于Navier-Stokes方程组的数学理论研究也是纯数学领域的
分形集是具有无限精细复杂结构的几何体,是数学、物理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和应用模型,分形维数是研究分形集的重要工具。不同于经典的Hausdorff维数和盒维数更多地刻画集合的整体性质,Assouad维数和下Assouad维数对集合的特殊点的局部结构更加敏感,Assouad维数反映集合最“密”部分的“密集”程度,下Assouad维数反映集合最“稀”部分的“稀疏”程度,它们均在分形几何及维数理论中扮演重
Ⅰ类整合子作为与食源微生物耐药性进化紧密相关的DNA元件,能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来捕获外源耐药基因盒并使之表达,使宿主获得新的耐药性;同时Ⅰ类整合子可借助接合性质粒、转座子等可移动基因元件实现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造成耐药性的快速传播和扩散,甚至由此进化出了多重耐药菌,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迄今为止,尚未开发出有效的策略来应对由Ⅰ类整合子引发的上述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广宿主接合性质粒R388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