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脑血管病仍然是全世界高发病率、高致残和死亡率的疾病,降低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目前仍需开发新的治疗策略,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对脑血管终点事件进行有效的评估。然而,这样的试验需要大量的患者,以及很长一段时间的定期随访。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试验中使用替代标记物,可以使试验研究时间缩短,涉及更少的人参与。测量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是一个理想的替代标记,因为它可以预测未来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尽管定量的检测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速度的“黄金标准”是血管造影,但该技术检测有严格的标准及需要昂贵的经济费用。使用B超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已成为准确的检测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潜在替代终点的心脑血管事件的作用。它的使用可能有助于更快速的发展新颖,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患者最大平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疗效,以及不同他汀疗效是否存在差异。为他汀类药物管理动脉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1年7月神经内一科脑梗死住院患者中经颈动脉彩色超声证实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9mm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试验对象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65例,采用CIMT、TC、TG、HDL-C、LDL-C、hs-CRP作为观察指标。在所有患者均给予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瑞舒伐他汀组予瑞舒伐他汀钙10mg/d,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并根据病情给予降压、降糖等相应药物处理,疗程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观察治疗后两组相应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终点事件及监测不良反应。
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和治疗前相比,TC下降25.7%(P<0.05),TG下降22.1%(P<0.05),LDL-C下降39.1%(P<0.05),hs-CRP下降59.7%,最大平均CIMT治疗前后相比2.11比2.01mm(t=2.03,P<0.05)。阿托伐他汀组,各观察指标与治疗前相比,TC下降22.3%(P<0.05),TG下降15.4%(P<0.05),LDL-C下降32.7%(P<0.05),hs-CRP下降77.3%,最大平均CIMT治疗前后相比1.88比1.85mm(t=1.25,P>0.05)。两组治疗前后均没有显著升高HDL-C的作用,两组TC、TG、HDL-C、最大平均CIMT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密度脂蛋白两组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12个月疗程比较,前者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更明显,有逆转CIMT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