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司法实践当中,案件主要事实相同或相似的案件会出现不同的判决结果,这一现象被理论界和实务界称之为“同案异判”,同案异判现象让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尴尬万分,造成法院公信力的下降,因而加强对同案异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审判实践出发,以有效解决同案异判现象为主要研究目的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同案异判现象的法律解读。从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三个视角对近年来发生的同案异判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就如何识别相同案件,以及同案异判的主要类型进行探讨。第二部分,我国同案异判的问题的成因及社会危害分析。我国同案异判现象大量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法律本身的漏洞与粗疏;审判指导思想及依据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法院制度建设的不完善;行政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干预;司法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同案异判也损害了对当事人权益的平等保护、侵蚀了司法公信力、制约了司法效率、不利于社会稳定。第三部分,应对同案异判问题的国内外探索。大陆法系国家的主要应对方式是判例补充制度,这种应对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借鉴国外经验和立足司法审判实践的基础上也开始了案例指导制度的初步探索。第四部分,我国同案异判的解决路径分析。一是增强法律适用的统一性;二是加强法院工作的制度建设;三维护司法独立性;四是提高司法从业人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