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视域聚焦在B站弹幕传播现象与后情感主义文化的生成关系,以网络民族志为主要研究方法,从B站弹幕传播切入,围绕B站弹幕传播现象,分析B站弹幕传播的传播模式,总结B站弹幕传播特征。首先,对B站弹幕传播这一新的文化现象进行进行阐述。梳理B站的发展历程,B站由借鉴日本niconico起步,后逐渐进行本土化拓展。本文认为B站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循环更新、多次创作、同屏社交的传播模式;具有吐槽弹幕、空耳弹幕、字幕弹幕、科普弹幕等几种常见文本类型;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干扰性等传播特征。其次,研究B站后情感主义文化建构。B站后情感主义文化的生成是社会动因、技术动因与用户心理动因相互作用的结果。ACG文化的流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蔓延、B站弹幕传播的虚拟性是其社会动因;网络技术的崛起与数字技术的升级是其技术动因;用户的宣泄欲望、交流欲望、表演欲望是其心理动因。在B站后情感主义文化生成的过程中,“表演”是后情感主义文化的表征,“快感”是后情感主义文化的本质。最后,B站弹幕传播中后情感主义文化的影响分析。积极方面,促进人的情绪的解放。B站弹幕颠覆传统观看体验,增强了观看过程中用户的互动,弹幕这一网络亚文化提升了用户的主体性和自由精神。消极方面,B站弹幕传播中的后情感主义文化可能引发人的迷失与技术的碎片化,弹幕引发了观看技术与观看文化的分离,观看文化呈现碎片化。B站弹幕传播关键在于如何调节,弹幕强调对用户主体性的保护与张扬,是一种民主化的传播方式。对于B站弹幕传播本身而言,当下最为关键的在于如何规避缺陷,将之与观看文化统一协调,最终形成一种新文化与新景观,并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