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从日本发祥、并以其活力和影响力亚文化之一“ACG+文化”——也即在拥有一定认知度的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为代表的传统御宅文化基础上,囊括相关的御宅文化产业而成的泛御宅文化圈——愈发受到关注。本论文即以该文化圈中的一种新兴审美现象:审美标签化作为讨论对象。这种审美现象的特征则是,伴随着大量审美标签的萌生与运用,特定的审美概念、审美判断、审美感受与表现美的特定要素间联系愈发紧密。上述审美标签的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步骤:类似审美经验的大量累积,接着在审美活动的实现阶段产生惯性思维,从而使审美要素、审美概念、审美感受三者形成一种相互触发、相互紧密联动的机制。其具体表现可以从触发方向分为两大类:其一为见到特定的审美类型或审美概念时自动联想起特定的审美要素,其二则是一见到特定的审美要素便自然做出特定的审美类型界定、产生特定的审美感受。标签并不是近来才开始参与到审美活动中,但在ACG+文化中的审美标签化表现出了与既往的审美体验有所区别的特质,较有代表性的是主体弱化、无限大的应用范围、一经形成无法撤销这三点。而三者中最本质的特质则在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弱化表现。本论文因此进一步对ACG+文化中的审美标签化现象,尤其是审美主体的弱化表现成因进行探究,发现首先该文化圈为审美标签提供了良好的萌生环境。ACG+文化产品的特性、ACG+文化传播与营销的需要、ACG+文化受众对标签的内在需求都使得审美标签应运而生。由于审美标签在信息传播与交换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无论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都乐于接受其存在,促使它与快速发展的ACG+文化产业一同壮大。其次,在深究审美主体在该文化圈内弱化表现的过程中,ACG+文化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引起了笔者关注,其背后隐藏的该文化圈中“人”与“物”的特殊关系继而浮出水面。在ACG+文化中,通过大量的复制产生了虚拟角色的实体与分身,正如宗教信徒误将神像错认为神本身,ACG+文化中也存在类似的误认行为,类恋物情节由此萌芽。正是这种类恋物情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该文化圈中“人”与“物”的关系,推进了审美主体的弱化表现。这种类恋物情节通过量产、复制从生产线蔓延到同人创作,自制作者到消费者在整个文化圈中不断渗透,自然也波及该文化圈中的审美领域,进一步成为审美标签化继续深化发展的动力。在多种要素作用下形成的审美标签化并不只是一种审美现象,还从生产、传播、消费角度对多领域造成影响。对创作者来说,审美标签既带来了高效的创作辅助支持,也成为了创意工作的桎梏;对传播者来说,审美标签是一把能在政治宣传、个人宣传等多样的场合中发挥作用的双刃剑;对消费者来说,审美标签的参与使审美活动变得开放、双向、可共享,为审美体验带来了新鲜气息。可以想见,未来审美标签化还将继续向外辐射,与更多领域要素联动,如漩涡般不断发展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