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筛选颧骨复合体表面标志点,建立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移位的CT测量方法。探讨运用颧骨复合体表面复位标志点预测方法指导骨折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收集我科病房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34例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诊断为软组织损伤患者205名,下颌骨骨折患者134名,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75名,上颌骨骨折患者68名,牙槽突骨折患者28名,鼻骨骨折8名。通过查阅75名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排除双侧颧骨复合体骨折,选取其中影像资料完整的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29例进行实验研究。2、对29例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三维CT扫描,得到数值化数据,利用Mimics软件重新分析建模。从双侧颧骨复合体与邻近骨骼解剖标志点中选取的同样两点之间的距离和选取同样的三点之间的角度进行测量分析。得到骨折段向后、向内、向下移位程度,进一步总结出颧骨复合体骨折后断段移位的规律,为复位手术提供参考。3、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收集我科2010年1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并且需要进行手术复位的患者20例,术前收集患者的三位CT图像资料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运用选出的解剖标志点进行测量。计算患侧颧骨与邻近骨骼标志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与健侧之间的差值为骨折移位数据,根据差值指导手术,同时根据健侧颧骨、颧弓的角度预成型微型接骨板进一步确保术中形态复位,从而提高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的精确性。术后复查CT并再次进行测量,与术前数据进行对比,评价疗效。结果1、筛选出眶额颧点、颧颌缝眶下缘点、颧颌缝点、颧突点、颧骨点、乳突点、颧骨体几何中心点、颧弓突点、颞骨根点、颧颞缝中点和颧颌缝中点,共11个解剖标志点,对29例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进行了多角度和距离的测量,建立了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数字化测量系统;重点对颧突点和颧弓突点进行了测量。颧骨复合体骨折时,颧骨体骨折块多向后、向内。所测得角度中,颧弓突点水平角骨折时变化最大,颧骨额突下角变化最小。2、骨折评分越高或者骨折移位程度越严重的更加需要手术复位。在内外方向上移位严重的最具有明确手术指征,迫切需要进行手术复位。3、20例通过手术治疗的颧骨复合体患者,通过解剖标志点进行测量、设计辅助骨折复位。术后患侧与健侧比较,骨折段移位距离差值减少至2mm以内,角度差值减少至1°以内,手术效果满意。20例手术患者均达到三维基本对称,开口及咬合功能恢复好。结论1、筛选出眶额颧点、颧颌缝眶下缘点、颧颌缝点、颧突点、颧骨点、乳突点、颧骨体几何中心点、颧弓突点、颞骨根点、颧颞缝中点和颧颌缝中点,共11个解剖标志点。用于颧骨复合体骨折移位测量,利用三维CT数据创建三维数字模型,初步建立了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数字化测量方法。2、采用骨折移位距离加移位角度的测量方法可以多角度显示和精确定位颧骨复合体骨折的移位方向、移位距离以及和邻近结构的关系。3、通过与对侧颧骨复合体解剖标志点参照对比,可以术前预测患侧骨折复位的方向、距离和角度。4、前瞻性研究的结果证明,本研究筛选的解剖标志点和采用的测量方法,可以提高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复位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