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党全人民的精神纽带,是国家发展的稳定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源泉,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承担着为国家输送人才的责任。基于此,各高校应积极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寻求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的具体方法。首先,在提炼总结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着重强调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其次,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奠定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树立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方法借鉴。再次,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价值实现的困境。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不足、传统美德观念比较淡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实现的路径单一;多元文化困惑增多。并且分析了其成因,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环境缺失;育人价值实现的方法和载体运用不足;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实现的环境受到冲击。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价值实现的具体路径。高校应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作用;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施教方法、修身方法、实践方法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法;利用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中华传统节日、大众传媒扩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以社会、校园、家庭三方面为主,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环境。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使其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与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