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范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在人们生活中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它不仅改善着我们的生活条件,而且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今的时代是以全球化、信息化为特征的高科技时代,特别是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对传统的科学思维方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复杂性思维由此而生。从大的历史尺度看,复杂性研究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置身于同一历史变革过程,受同样的时代特征和条件的影响,因此必定有内在的联系,有共同或相近的思想基因。这为我们探求其背后共有的复杂性思维奠定了基础。任何思维方式的变革都有其特定的原因。传统的简单性思维的功绩不能否认,它把复杂现象简单化,在300 多年的时间里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自然界从模糊的定性认识转变为精确的定量分析。然而,当简单性原则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也不断获得成功的时候,它在自然科学中的权威性却逐渐受到了怀疑与挑战。20 世纪60 年代、70 年代在现代自然科学的一系列新成就的基础上形成的复杂性科学,乃是对传统经典科学的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思维方式转换。复杂性思维方式有非线性、系统性、开放性和过程性的特征。思维的非线性要求我们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认识其本质,坚持一种有限的预测观;思维的系统性注重从整体的综合、自组织性角度去研究系统的动态变化,侧重研究复杂系统的性质和关系;思维的开放性强调系统与环境的有机联系;思维的过程性要求我们进行动态式思维。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对现代性哲学的反思与建构,从自然、社会、人自身等多个层面对现代性哲学进行了解构与重建。它包括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后现代主义精神分析学、后现代主义解构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等。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对现代科学与科学哲学进行反思与修正;后现代主义精神分析学对现代精神分析学的批判和改造,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和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解构哲学从结构哲学演变而来,是结构主义内部对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原则的自我解构;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把人的经验的客观性和精神的主观性统一到人学中,通过人所创造的文化和在文化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价值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