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南地区位于陕西省南部,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全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型地质灾害十分发育,每年汛期都有新的地质灾害出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每隔4年左右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发生,其中最多一次死亡1800多人。近几年来频发的强降雨导致陕南地区地质灾害更为发育,在2010年百年一遇的强降雨中,陕西11个地质灾害重灾区全在陕南三市,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研究陕南地区强降雨条件下突发型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不仅为全区防灾减灾和工程防护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而且对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依托陕南暴雨次生重大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项目,以陕南地区2010年7月和2011年7月份的强降雨引发的5处突发型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在大量收集前人资料、野外实地调查和定量计算、模拟的基础上,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对陕南地区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典型滑坡、泥石流灾害附近的地质环境条件(气象和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典型滑坡、泥石流的发育特征,指出5处地质灾害中有2处高速岩质楔形体滑坡—碎屑流、1处堆积层滑坡、1处折线形结构面控制的岩质滑坡和1处沟谷型泥石流。其次,对典型滑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是地质灾害形成的控制因素,强降雨是地质灾害形成的最直接的诱发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发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大小顺序为:强降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结构、地质构造与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然后,利用极限平衡法、极射赤平投影法和数值模拟法(FLAC和UDEC)等方法对原始边坡在天然、暴雨或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及坡体内部的主应力、剪应力状态、变形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稳定系数;并对大柴沟泥石流的易发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典型滑坡、泥石流灾害按照高速岩质楔形体滑坡—碎屑流、堆积层滑坡、折线形结构面控制的岩质滑坡和沟谷型泥石流4个类型分别进行成因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