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IV引起的疾病是一种持续性、进展性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从感染开始病程持续进展,到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最终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AIDS的主要表现为感染、肿瘤消耗以及CD4+T细胞数量降低。在病人群体中,有大约5%在发生HIV血清阳转之后10年以及更长的时间中,保持临床的健康,免疫功能没有明显下降。HIV阳性患者体内病毒血症的水平对其疾病的进展和病人的传染能力有明显的影响,而在感染人群中少数病人可以长期维持体内病毒载量在一个很低水平,目前将这些病人称为病毒血症控制者(Viremic Controllers)。在HIV感染人群中,研究疾病易感性的相关因素以及HIV病毒复制的有关因素,对于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疫苗研制、制定新的治疗方案以及患者的个体化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HIV感染过程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宿主的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病毒因素等等,其中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在宿主抗病毒的获得性免疫反应中起主要作用。当HIV感染细胞后,HLA-I类分子能够在感染细胞的内质网中识别HIV的相关分子(肽段),形成HLA/肽段复合物,然后这个复合物被转运到感染细胞的表面被CD8+T细胞识别并产生杀伤作用。编码HLA-I类分子的基因具有多态性,具有明显的人群分布特征。基因的多态性影响其与CD8+T细胞反应的特异性,从而影响宿主对HIV病毒的易感性及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与传播,最终影响HIV在不同人群中的流行。本论文以宿主免疫系统与HIV病毒相互作用为目标,第一部分以安徽阜阳前献血人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联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SSP)对294位HIV-1阳性的安徽阜阳前献血个体及59位对照进行两位数的HLA-A.HLA-B和HLA-Cw等位基因分型,研究了HLA-I等位基因在该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AIDS发展进程的相关性。在安徽省阜阳县前献血感染人群中,共检测出了16种HLA-A等位基因型、27种HLA-B等位基因型和13种HLA-Cw等位基因型。其中HLA-A*02(32.99%)、HLA-A*11(15.14%)、HLA-A*24(19.73%)和HLA-A*30(14.97%)4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约占全部HLA-A等位基因的83%;在HLA-B基因座中,HLA-B*13(15.82%)、HLA-B*15(13.61%)、HLA-B*40(13.44%)和HLA-B*51(10.37%)为主要的等位基因;在HLA-Cw基因座中,各等位基因的分布相对均衡。通过与59位HIV阴性的个体进行病例对照分析,HLA-A*03、HLA-B*13、HLA-Cw*03和HLA-Cw*06等4个HLA等位基因与HIV-1的易感性有关,其中HLA-A*03和HLA-Cw*03对HIV-1的感染具有保护作用。HLA等位基因与个体病毒载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在HLA-A、HLA-B和HLA-Cw 3个基因座等位基因的表达与该献血人群中病毒载量的变化相關,其中HLA-A*03可能是病毒血症的控制因素。同时,我们还进一步证实BW6/BW6血清型在该献血人群中可能与HIV-1病毒复制增强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为中国AIDS患者免疫系统与HIV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资料,为开发HIV疫苗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利用本实验室制备的HIV-1伪病毒(HIV-1 pv)感染体外诱导的、正常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建立了HIV-1感染的树突状细胞模型,研究HIV感染的MoDC对CD4+T细胞活性的影响,发现HIV-1 pv感染MoDC后,可以使幼稚的DC细胞成熟、CD80、CD83、CD86和HLA-DR等表面标志分子表达上调;在HIV-1 pv感染的MoDC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表达上调,并发挥细胞毒作用而杀伤CD4+ SVT35 T淋巴细胞,但对U937、K562和HL-60等单核细胞没有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HIV-1感染造成宿主CD4+T淋巴细胞大量减少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为抵抗HIV感染导致CD4+T淋巴细胞丢失和免疫功能下降提供了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