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专业认同研究--以H省高校辅导员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ge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个对大学生发展和学校管理起着重要作用的特殊群体,明确其工作职责和专业定位对于辅导员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当今时代,思想文化交汇、信息革命变革所带来的教育环境变化深入高等教育各个领域。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融合进一步加大了辅导员工作的难度。但与此同时,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建设深入人心,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进一步催化了关于高校辅导员的对策研究,许多专家学者开始了关于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大讨论。当前学术界关于“辅导员专业化”讨论的一个热点就在于“认同”,关于“辅导员的专业认同”的研究已经成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建设的核心。
  什么是辅导员专业的认同?辅导员的专业认同指的是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一个看法和自己对于工作的一个认识,这是辅导员对于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认识、对工作中该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的理解与思考。对于辅导员来说,了解自身的工作现状和职责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国内关于辅导员专业认同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有所欠缺,数量相对不足,尤其缺乏辅导员界定专业认同的内涵特征、层次类型、构成要素和形成过程的相关研究,也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文献研究框架,这对于该研究的开展,增添了一些难度。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关于这个话题的研究都是比较浅显的和零散的,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本文将在上述的问题的研究的基础上对辅导员专业认同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为辅导员工作献计献策,提供一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专业认同”的研究,最开始是从学科教师在专业认同方面展开的,基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且逐步分化为对辅导员在专业技能认同、专业职责认同、专业价值认同和专业认同等领域进行的系统分析。本研究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抽取70位普通的高校辅导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了解,采用量化分析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专业认同现状予以研究,针对于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得到了相应的结论。本研究发现:现如今在中国的大多数的辅导员对于专业认同方面还是比较乐观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专业认同的意识很好,相反而言,在专业认同意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辅导员专业认同情感方面比较匮乏,表现出入职动机不足、入职门槛低,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辅导员本身和学校整体管理两个角度作为重要的突破口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主要是针对这个问题的具体发展方向和对应举措两个方面展开工作:构建辅导员专业知识体系、明确辅导员专业职责范围、提升辅导员专业认同情感、描绘辅导员专业发展蓝图,旨在从辅导员自身和外部条件两方面为其专业认同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
其他文献
目前,青年就业的压力不断加大,而高校的毕业人数日益增加,就业问题青年的生存压力和挑战不断加大,就业问题依然是困扰青年群体的严峻问题,而促进青年创新、创业成为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创业成为了青年群体新的选择,为其就业提供了新的途径。  共青团组织在青年群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推动青年创业,构建良好的青年创新创业氛围是新时期的要求。邵阳市大祥区具有优厚
学位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一直走在路上,从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即,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精准扶贫”这一扶贫策略自提出,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这一重要思想也在不断丰富、深化,为开展扶贫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使脱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贫困村、
学位
多年以来,中国保持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等共同进步。现代人无形中已经习惯自己的生活变成紧迫感强、节奏快、竞争激烈这种极具两面性的状态。我们无法评价这样的发展与变化是好是坏,但当代社会整体感觉生存和生活的压力变得更加沉重是毋庸置疑的。经常性的朝九晚五、黑白颠倒或者早出晚归,让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倍感生活不易,常常疲惫不堪,这种由工作带来的不良体验逐渐演变成为职业倦怠。在当代,职
学位
城市化发展是改善我国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城市如火如荼的急速扩张,而农村则呈现老龄化、空心化的萎缩不振,不仅如此,城市化也对农村小学的办学产生了冲击。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每位公民人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无可替代,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学办学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育经费投入不均、优秀师资不断流失、农村学龄儿童逐年减少等
自2014年开始,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绩效管理,经过几年来不断的完善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逐级传导机制,税收收入、征管效率、纳税服务质效等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但是在税务系统内对待绩效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上热、中温、下凉”的不良态势,特别是基层税务人员对绩效管理并不热衷。  对此,我们以H县税务局为研究样本,通过案头分析绩效管理档案资料、访谈绩效办人员,对全员进行问
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家庭高等教育需求正逐渐趋向多样化发展,接受或享用高等教育资源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选择,同时事关一个家庭的抉择与决定。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分配生源的途径和机制发生了变化,随之高等教育和家庭的角色也发生了互换,高等教育正在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于是家庭对高等教育需求的选择便有了更多空间。当前绝大部分农村家庭都开始逐渐意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并希望子女通
学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日益苛刻,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也受到高要求高质量的挑战。教育一直是国民大计,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其意义深远,更凸显了教师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了全面培养卓越教师的方案,计划着重创建高校、地方政府与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新机制,此方案需各方协同培育卓越的教师队伍。为了培育优质的教师,并保质保量,Y大学积极推动教师的协同培养,联合当地教育行政
学位
本文以若干所高校的“青年千人计划”政策为例从而对其基本政策以及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首先,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年千人”的基本政策做出了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青年千人计划”的政策分析、“青年千人计划”的政策执行情况分析以及“青年千人计划”政策中引进者与被引进者对该政策的评价。其中“青年千人计划”的政策执行情况分析着重点在于对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层次高校“青年千人”人才引进工作所
学位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并得到国家的重视。为了高职院校更好的发展,我国积极倡导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技术型人才,现代学徒制应运而生。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教育部每年新增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背景下,学校需要实施“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短短几年,“双导师”
学位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为了培养合格的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传统的孤立式的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和教育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研究所处学校这个场域中的教师专业合作问题。教师在学校中,基于专业发展的合作要求,需要建立专业合作的发展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知识共享,培养教师专业合作文化氛围。本研究选择中学教师专业合作为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