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咪达唑仑镇静用于儿童经电子支气管镜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于2018年01月01日至2018年05月30日之间,因气道异物入住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拟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的患儿80例,其中包括47名男孩和33名女孩,年龄1~3岁之间,体重9~18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n=20):D1组、D2组、D3组和M组。于术前15min将右美托咪定按照3 μ g/kg、4 μ g/kg和5 μ g/kg的剂量分别滴入D1、D2和D3组患儿的鼻腔中,M组鼻腔滴入0.05ml/kg的0.9%氯化钠溶液。患儿进入内镜诊疗室后,连接监护仪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02)和Narcotrend(NT)镇静深度。所有患儿均静脉缓慢注射0.4mg/kg咪达唑仑,待患儿安静入睡后开始内镜操作。若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明显挣扎抵抗或频繁剧烈咳嗽,使用丙泊酚0.5~lmg/kg缓慢静脉注射作为补救措施,可重复多次应用。观察并记录各组患儿鼻腔给药前(T0)、鼻腔给药后15min(T1)、手术开始前即刻(T2)、支气管镜插入声门后即刻(T3)、夹住异物时即刻(T4)、支气管镜退出鼻腔后即刻(T5)的HR、MAP、RR、SpO2和NT指数;观察并记录各组患儿入室前Ramsay镇静效果评分及分离状态,记录丙泊酚的使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术中及术后患儿呼吸抑制、呛咳、屏气、喉或支气管痉挛、苏醒期躁动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比较四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基础心率、基础平均动脉压、基础脉搏氧饱和度、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四组患儿入室前Ramsay镇静效果,其中Dl、D2和D3组的镇静满意度分别为70%、75%和75%,均明显高于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1、D2和D3组的入室前分离状态达到平静或入睡患儿的比例分别为75%、90%和100%,均明显高于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四组患儿各时点心率变化组间两两比较,T1-T5时点M组与D1组、D2组和D3组比较心率明显增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组间两两比较,T1、T4和T5时点的D3组,T2和T3时点的D1组、D2组、D3组的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M组T4时点的呼吸频率明显降低;D3组的T5时点、M组T4时点的Sp02明显降低;D1组、D2组和D3组的T1-T5时点,M组T2-T5时点Narcotrend(NT)镇静深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T1-T5各时点D1组、D2组和D3组与M组镇静深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D1组、D2组和D3组丙泊酚使用量明显减少;与D3组比较,D1组丙泊酚使用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儿苏醒时间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组呛咳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D2组和D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四组患儿呼吸抑制、屏气、喉或支气管痉挛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给药在儿童电子支气管镜下气道异物取出术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提高患儿镇静水平,改善亲子分离状态,并随着剂量的增加,其镇静和抗焦虑的作用也明显增加,但是术后苏醒时间也明显延长。因此,推荐4 u g/kg为最佳剂量选择,既能获得足够的镇静深度,又不会明显延长苏醒时间。2、右美托咪定复合咪达唑仑镇静可安全用于儿童电子支气管镜下气道异物取出术,若手术过程中患儿体动或呛咳明显可复合小剂量的丙泊酚,此方法对患儿的心率、呼吸以及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无呼吸抑制发生,不影响手术时间,并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