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A省10个贫困村落开展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伴随着精准扶贫工程的深进,我国乡村民间政治话语又见新章。其中,“扶贫就是扶懒”等腐败话语,最常见亦最显激剧。村民口中指斥的对象,基本上是“等靠要”之类的“贫困户”。就腐败理论而论,他们并不是公权者,不可能成为实现权力寻租的腐败主体。实质上,话语表达是基层民众政治参与的一种传统策略。腐败话语既呈现了普通民众新的政治诉求,又彰显出精准扶贫领域目前存在的分配不公、政治不信任风险加剧以及基层政治关系恶化等诸多难题。第一,我国推行精准扶贫政策以来,一是反贫困斗争日趋于“政治化”,政治机会结构变迁剧烈;二是伴随着我国乡村治理改革的一起一伏和行政权力的一张一弛,失于稳固的基层干群关系及其刻留的信任裂痕,总体为新话语的生成提供了制度空间。另外,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新式二元划分,“以穷为荣”和村民“诉苦”的历史记忆与基层文化,也以一种非正式制度方式,深度宰制着民间话语的再生产。第二,分配错位是腐败话语生成的现实基础。所以,基于精准扶贫工程的各个环节,基层社会再生产出腐败话语的一般逻辑:识别和退出环节,为骗取国家认同,就“争当贫困户”,重塑出与一般民众相异的政治身份;帮扶环节,一是视援救为个人享有的正当性权利,坐等公共产品进入私囊;二是以国家赋权为靠山,以制度供给保障利益套现;三是建构“有困难找干部”的话语霸权,胁迫政府。总之,“等靠要”一语,实属村民维护分配正义、谴责不良的集中表达。民间腐败话语研究,对于检视扶贫制度、重塑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治理价值。一是在反贫困斗争中,坚守劳动本位,既要发现制度化的懒人,又要以劳动伦理“治懒”,在制度供给与权利限定中,谋求国家赋权的合理平衡,彻底超越“扶懒”陷阱。二是优化技术治理,将“精准”进行到底。现代政治视域下,家庭成员(公民)是最基本的政治单元。所以,可以将前期基于家庭组织(户)的考量,推进到具体的“贫困人”,实现真正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