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3+和Hg2+的新型荧光传感系统的设计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743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渡金属离子检测在生命和环境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其高选择性、高灵敏的荧光传感体系一直备受关注。由于过渡金属离子的固有特性,与金属离子结合后往往使得荧光受体发生荧光猝灭;而溶液中荧光猝灭的致因很多,使得基于荧光猝灭的检测信号可靠性较低,实用中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一些更具实用性能的新荧光传感模式,如OFF-ON型荧光传感和比率荧光传感等,在过渡金属离子检测中极受推崇。本论文旨在创新过渡金属离子的荧光传感模式,发展毒性过渡金属离子(如Cr3+和Hg2+)的新型荧光传感体系。论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介绍过渡金属离子的荧光分子传感研究进展。重点介绍OFF-ON型荧光传感和荧光比率法传感的主要类型和相关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研究设想。   第二章介绍了一种基于金属置换机理的Cr3+的OFF-ON型荧光传感体系。我们对一类普适型的多氮配体加以改造,将其与具有荧光猝灭效应的Cu2+络合,作为新的金属离子受体,利用金属置换机制实现了Cr3+的OFF-ON型荧光传感。实验发现:在水相中,探针分子对Cr3+有高选择性的荧光增强响应,而其它常见的金属离子的存在均不干扰Cr3+的测定。   第三章介绍基于巴比妥有序聚集的Hg2+荧光分子传感体系的设计,包括两种不同的荧光传感模式。第一种模式中,在巴比妥上衍生荧光团,利用Hg2+-巴比妥配位聚合后促进激基缔合物形成的过程,实现Hg2+的比率荧光法传感;第二种模式中,通过自组装在巴比妥上嫁接催化基团,利用Hg2+-巴比妥配位聚合后对其催化活性的放大效应,偶合底物的生荧反应,实现Hg2+的信号放大式荧光法传感。
其他文献
具有微图案的多孔膜可以被用于光子带隙材料、太阳电池、微量和平行分析的微容器、表面催化和吸附介质等,因而成为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在本文中,我们采用一种在湿润气氛下铸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在催化、新型荧光材料、纳米光电器件等诸多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引起人们浓厚的研究兴趣。纳米材料特殊的性质受其尺寸、形貌、结构(微结构)
本文以2-(二苯基膦)-6-甲基吡啶(L1)、2-(二苯基膦)-3-甲基吡啶(L2)、[Cu(MeCN)4]BF4和AgBF4为主要原料,通过改变配体取代基位置,金属离子,溶剂,晶体生长条件等合成了一系列
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半导体功能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转换等领域。但由于TiO2禁带宽度较宽(3.2 eV),仅能被能量较高的紫外光激发,且光生电子-空穴对快速复合
电荷转移在许多化学和生物反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分子电子学领域也备受关注。在生物学方面,关于氧化还原蛋白与电极表面间的直接电子转移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对蛋白质或者
生物质热裂解是生物质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何通过生物质热裂,高选择性地得到某些特定的化学品,如低碳的醛类,是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另一方面,食品工业以及烟草工业中,由于
传统的半导体氧化物主要有SnO2,ZnO,Fe2O3,WO3,TiO2等过渡金属氧化物,到目前为止,对于这些二元氧化物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对于三元的氧化物的研究相比较来说比较少。三元的复合氧化
本论文以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为主要单体,采用常压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膨胀倍率达20~30倍的可膨胀小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交联密度测定等手段,研究了交联剂,分散剂,第三单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