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政治、经济和环境问题,为此,国际社会展开了广泛讨论和积极合作。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CO2排放国,多次在世界性会议上作出减排承诺,并将CO2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至地区(省、市)和产业层面,层层推进,力争实现2030年的减排目标。同时,基于中国的资源禀赋,电力工业面临着化石能源消耗量高和CO2排放规模庞大等问题,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本研究在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协同发展背景下,深入探寻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2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而挖掘其CO2减排潜力,提出相应的减排建议,对实现电力工业低碳发展,助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1995-2014年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2排放为研究对象,首先从京津冀地区及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入手,根据能源消耗数据测算了1995-2014年间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2排放量,并对其变化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综合发电环节、电力调入调出环节、输配电环节和电力终端消费环节,建立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递阶分解模型,将影响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2排放的因素分解为发电能源结构、电力结构、发用电比例等10个因素,并对各因素的作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4年间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2排放的正向驱动因素依次为经济规模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输配电损失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负向驱动因素依次为产业电耗强度效应、发电煤耗效应、发用电比例效应、居民生活电耗强度、电力结构效应和发电能源结构效应;最后,基于LMDI预测模型与情景分析法,科学设置出2020年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发展的3种情景,对2015-2020年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2减排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并因地制宜地从电力低碳发展规划、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源结构调整、低碳电源和外调绿电通道建设等多方面提出促进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2减排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