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水关》(京剧第一集)由曾志态记写,出版于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六月,是目前今见较早,既采用传统工尺谱,又采用西洋五线谱记写的京剧曲谱。该曲谱作为曾志忞戏曲改良实践的重要成果,对于研究曾志态戏曲改良思想及实践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藏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综合图书室的《天水关》曲谱。论文旨在“以谱观行”,即通过对《天水关》曲谱的分析与研究,探索曾志忞的戏曲改良实践。论文除对《天水关》曲谱本体进行分析与研究外,还将研究视野观注到了与曲谱相关的其它音乐文化事项,如清末民初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近代记谱方式的发展与演变、音乐的传承方式、曲谱记写的意义与局限性、晚清戏曲改良、记谱者及其戏曲改良观等问题。同时,论文还对曾志态发表的连载文章《歌剧改良百话》作了系统分析与论述。该文与《天水关》曲谱前后相继,体现了曾志态戏曲改良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歌剧改良百话》是我国较早从音乐角度阐述戏曲改良理论的文章,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笔者希望通过对《天水关》曲谱及相关音乐事项的观注,以期对曲谱及其记谱者曾志态作出尽可能全面的考察与研究。论文除绪论、结语部分外,共分为三章。绪论部分主要包括论文选题缘起、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第一章主要论述早期京剧曲谱记写与生成的音乐文化背景、戏曲曲谱的记写方式、曲谱记写的意义与局限性;第二章主要通过对曾志忞人生轨迹及其发表文章《歌剧改良百话》的论述,阐述曾志态及其戏曲音乐改良观;第三章主要从《天水关》曲谱的产生、内容、特征、社会影响及评价等方面对《天水关》曲谱进行全面分析;最后为结语。论文除了“以谱观行”的目的外,还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探寻20世纪上半叶京剧音乐的记写方式,以及五线谱应用于记录京剧音乐的早期样态,为后世曲谱研究尤其是戏曲曲谱研究,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参考;在了解曾志忞戏曲音乐观及其改良实践的同时,扩大对其研究视野及贡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