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或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更是一个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是一个多层面的演进过程。本文中以2002年至2011年的国家统计数据为研究参考依据并对其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通过对土地资源、劳动资源、水资源、物资资源、技术资源等几个层面的数据的对比进行分析。从经济效益、资源保障、生态效益、技术保障这四个方面进行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评价,以期与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建立指数化模型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个方面,并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总体评价结果来看,2002-2011年黑龙江部分区域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总体呈先波动下降而后逐年稳步上升的“V”型发展态势,2007年,降至谷底,仅为52.34,后逐年稳步上升,2009年,达到120.15;生态效益总体逐年年上升态势,但在每一个变化过程中则呈下滑趋势;综合效益。21世纪初期黑龙江现代农业部分区域发展的综合效益呈恶化态势,2007年,出现谷底,综合效益指数仅为73.90;2008年,起种植业综合效益明显回升,到2011年综合效益指数达116.95。说明近年来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总体上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应当看到,综合效益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经济效益指数的持续上升,2007-2011年,经济效益指数提高了近70个点,而生态效益指数仅在2008年、2009年,提高了近20个点后,2010年至2011年,出现下降。近年来黑龙江农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是,综合效益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经济效益指数的持续上升。总体分析,综合效益最高的是大庆地区,其次是牡丹江地区和佳木斯地区,在次是绥化地区和哈尔滨地区,而齐齐哈尔地区的综合效益最低,同时与总体平均水平相比较,比较结果略低于平均发展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黑龙江农业经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的区域间差距呈扩大态势,各地农业发展不平衡,且随着时间推移,地区间差距均呈扩大态势;部分地区可能存在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行为。黑龙江农业经营综合效益的区域间差异与经济效益相类似,但总体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