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库溴铵经不同部位静脉给药肌松效应的比较及罗库溴铵气管插管时机的选择和组胺释放作用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i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2ED95(0.6mg/kg)罗库溴铵经上肢、下肢和中心静脉给药的肌松效应,评价给药部位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通过临床观察和肌松监测探讨2ED95和3ED95罗库溴铵的气管插管时机;并观察2ED95和3ED95罗库溴铵的组胺释放作用。为罗库溴铵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1.罗库溴铵经上肢、下肢和中心静脉给药肌松效应的比较方法:选择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年龄25~55岁,体重指数20~25kg/m2。随机分为三组(n=20):Ⅰ组(上肢静脉组):经右侧腕部头静脉建立静脉液路;Ⅱ组(下肢静脉组):经内踝前方大隐静脉建立静脉液路;Ⅲ组(中心静脉组):经右颈内静脉穿刺(中路),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建立静脉液路。麻醉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g。入室后按照分组建立相应静脉液路,输入乳酸林格氏液10 ml/kg/h。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 PO2);采用四个成串刺激(刺激电流60mA,频率2Hz,波宽200μs,串间间隔15s),TOF-Watch(R)SX加速度仪连续监测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1.5~2mg/kg,患者入睡后肌松监测仪定标,以静注罗库溴铵前的四个成串刺激引起的第1个肌颤搐(T1)作为对照值T0(拇内收肌颤搐定为100%)。定标完成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2ED95,均在5s内注完)。当T1=0(肌松完全阻滞)时,行气管内插管。所有气管插管操作均由同一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完成。观察声门暴露情况[声门暴露分级(Grade I-Ⅳ)],Cooper法评定气管插管条件,同时观察插管时病人的反应(呛咳、声带活动、咬肌紧张和肢体活动)。记录给药后T1最大抑制程度和时间。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即时),插管后即时,插管后3min,插管后5min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即时),插管后即时,插管后3min,插管后5min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起效时间125±30s;II组,起效时间150±33s;III组,起效时间110±20s。起效时间III组和I组<II组(P<0.05),I组与I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气管插管条件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优良率均为90%。 2.不同剂量罗库溴铵气管插管时机的选择方法:240例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8组(n=30):Ia组,2 ED95的罗库溴铵注药后60秒插管;Ib组,2 ED95的罗库溴铵注药后90秒插管:Ic组,2 ED95的罗库溴铵注药后120秒插管:Id组,2 ED95的罗库溴铵注药后四个成串刺激引起的第1个肌颤搐(T1)完全消失时插管;IIa组,3ED95的罗库溴铵注药后60秒插管;IIb组,3ED95的罗库溴铵注药后90秒插管;IIc组,3ED95的罗库溴铵注药后120秒插管;IId组,3ED95的罗库溴铵注药后T1完全消失时插管。Ⅰd、Ⅱd两组用肌松监测仪连续监测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采用四个成串刺激。病人于麻醉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g。人室后经右腕部头静脉建立液路,输入乳酸钠林格注射液10 ml/kg/h,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所有患者麻醉前吸氧去氮5min。麻醉诱导时8组均依次静脉注射眯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1.5~2mg/kg。按照分组注射相应剂量罗库溴铵(均在5s内注完),进行气管插管。评价声门暴露程度和气管插管条件,记录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从注射肌松药毕至T1完全消失的时间),同时观察心率、血压等心血管反应。 结果:Ⅰc,Ⅰd组声门暴露程度和插管条件比较无差异(P>0.05),均优于Ⅰa、Ⅰb组(p<0.05)。Ⅱb、Ⅱc、Ⅱd组声门暴露程度和插管条件比较无差异(P>0.05),均优于Ⅱa组(p<0.05)。起效时间Ⅰd组为125±30s,Ⅱd组为90±17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a、Ⅰb、Ⅱa组插管后血压升高、心率加快(p<0.05),其余各组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P>0.05)。 3.罗库溴铵的组胺释放作用方法:30例全麻下择期手术病人,ASA Ⅰ或Ⅱ级,年龄20~55岁,体重指数均在20~25kg/m2。术前Mallampattis试验气道评估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15)。Ⅰ组:单次静脉注射罗库溴铵2 ED95(0.6mg/kg);Ⅱ组:单次静脉注射罗库溴铵3ED95(0.9 mg/kg)。病人于麻醉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g。人室后经右腕部头静脉建立液路,输入乳酸钠林格注射液10 ml/kg/h,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所有患者麻醉前吸氧去氮5min,采用静脉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1.5~2mg/kg,不同组别的患者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罗库溴铵(均在5s内注完),3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后静注肌松药前、注后1min和3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同时观察病人有无皮肤潮红及支气管痉挛等症状。于诱导后静注肌松药前、静注肌松药后1、3min取肝素化注射器在对侧肘前静脉抽取静脉血3ml,置于肝素抗凝试管中。离心(转速3500r/min,4℃)15min,分离出血浆。取出上层血浆-20℃冰柜冻存待用。ELISA法测定人血浆组胺的浓度。 结果: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胺浓度Ⅰ、Ⅱ组给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Ⅰ、Ⅱ组在各时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R和MAP,Ⅰ、Ⅱ组注射肌松药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Ⅰ、Ⅱ组在各时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支气管痉挛及皮肤潮红等。 结论: 1.静脉给药部位主要影响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起效时间比较,经上肢和中心静脉推注相似,但均比经下肢静脉推注短。 2.0.6mg/kg(2ED95)和0.9mg/kg(3ED95)的罗库溴铵,均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 3.推荐临床单次静脉注射2 ED95的罗库溴铵后120秒,3ED95的罗库溴铵注药后90秒插管。3ED95比2 ED95的罗库溴铵更适宜快诱导插管。 4 2ED95和3ED95的罗库溴铵,无组胺释放。
其他文献
体育教学一直以来贯穿于学习的各个阶段,虽然其考试的比重较低,但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必要的科目。文化主要引导学生的知识、思想,而体育教学除了能够锻炼学生的体质,同样蕴含着体育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快速无损检测。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值为参比,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
微信朋友圈具有多样且独特的功能,是当代大学生展现自我和参与社交的重要平台.微信朋友圈的内容承载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透射出当代大学生的多元价值取向.文章
我国在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本国教育实际,提出了基础教育要坚持和实施创新的新理念。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