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大学英语课型变得越来越丰富,有条件的学校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出了更为丰富的课型,在原来单一的综合英语课基础上增设了听力课,口语课,听说课,读写课以及写作课。听力课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课型,然而就大学英语而言,针对非英语专业单独开出的听力课还算是一个比较新的课型,如何开好这门课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就目前的听力课来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的听,感觉无趣厌烦,师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对重难点的解释和答案检查,教学效果不佳。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看,单向的输入并不足以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就作者的教学经验发现,把对话融合到听力课堂能有效的改善上述问题,因为从语言习得角度来说,输出可以促进输入;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输出对输入还起到一种支架作用,比如预热气氛,熟悉语音,巩固语音,把听到的内容变得更为熟悉。本文把支架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是因为引听入说,引说入听符合学习者的心里,更容易给学习者带来成功感;其次听说互动的活动安排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加工规律;在听力课堂中,除了教师本来安排的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的活动之外,还可以适当的安排会话活动配合听力活动,把会话活动由浅入深的嵌入到听力课堂中,达到以说促听的作用。而且这也是一种双赢的办法,会话能力也会随之进步。作者基于该理论提出了充分体现听说互动互为支架的教学模式,详细说明了如何在听力课上引入会话,并给出相应的教学步骤和例子。为了验证该教学方式对学生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四川外国语大学69名非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16周的实证研究。通过在实验班运用会话活动作为支架的教学模式,而在控制班运用原有教学方式的对比研究,作者得出以下结论:运用此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通过对完成实验以后两个班进行的问卷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结论,显示出实验组大部分学生在兴趣,信心和参与度上都有较明显的变化,并且在听力练习时也更多的注意使用有效的听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