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大鼠模型,观察PCP大鼠肺、肝及脾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因子,分析感染大鼠免疫机制的变化;对血清、肺组织以及BALF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筛选具有诊断或预警PCP的标志物。
方法1.腹股沟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建立PCP动物模型,留取血液、BALF、肺组织、肝组织及脾组织;2.制作肺、肝及脾组织印片,瑞氏-姬姆萨染色查找肺孢子虫(pneumocystis,PC)包囊或滋养体;制作肺、肝及脾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3.采用液态悬浮芯片技术对大鼠血清及BALF中11种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IL-12、IL-18、IFN-γ、VEGF-A、TNF-α、M-CSF、RANTES/CCL5)进行检测,采用SPSS19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4.对血清、BALF及肺组织中的全细胞蛋白进行提取,TMT试剂标记肽段,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肽段分离,采用EASY-nLC-1000液相与QExactive质谱仪进行检测,数据库搜索,报告差异倍数≥1.5倍以上的差异蛋白。
结果1.实验组动物死亡1例,其中27例肺印片中查见PC包囊,检出率达93.1%;对照组均未发现PC包囊。2.病理检查实验组可见肺泡上皮增生、肺泡腔内泡沫样渗出物、肺泡间质增宽、间质内炎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肝小叶基本正常,肝细胞水肿变性占48.3%,汇管区及中央静脉旁炎细胞浸润达96.6%;对照组肺脏、肝脏无明显病理变化。两组大鼠脾脏红髓髓窦内均可见红细胞。3.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中IL-10、IL-18表达量下降(P<0.05);BALF中IL-6、IL-10、IFN-γ、M-CSF、TNF-α、RANTES/CCL5表达量增高(P<0.05),VEGF-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4.蛋白质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筛选出定量差异倍数≥1.5倍的差异蛋白质21个,其中上调蛋白质12个,下调蛋白质9个;肺组织中筛选出定量差异倍数≥1.5倍的差异蛋白质116个,其中上调蛋白质109个,下调蛋白质7个;BALF中筛选出定量差异倍数≥1.5倍的差异蛋白质339个,其中上调蛋白质45个,下调蛋白质294个,三组样品中相互有交集的共同差异蛋白质23个。
结论1.连续8周糖皮质激素注射可成功诱导PCP大鼠模型。
2.PC感染主要侵及肺组织,引起肺泡上皮增生、肺泡腔内泡沫样渗出物、间质增宽及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引起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未见脾脏有意义的改变。
3.血清及BALF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提示严重损伤时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增强,抗炎因子与促炎因子的不平衡可能与PCP的发生发展有关;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同时参与抗PC感染。VEGF-A表达下调,提示PC感染时,肺内血管生成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组织缺氧增加。检测血清及BALF中细胞因子水平对于研究PCP的免疫机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肺组织及BALF中鉴定出的差异蛋白多于血清,提示肺部环境为PC的主要作用场所。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许多所鉴定的蛋白与PCP病理进程相关。GO功能分析显示,大部分蛋白参与反应调控、应激、免疫系统进程、代谢,与机体应对感染的反应机制相关,这对研究PCP的发病机制及机体应对PC感染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病理生理反应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验证鉴定到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有利于筛选及评价具有临床辅助诊断或预警PCP价值的生物标志分子。
方法1.腹股沟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建立PCP动物模型,留取血液、BALF、肺组织、肝组织及脾组织;2.制作肺、肝及脾组织印片,瑞氏-姬姆萨染色查找肺孢子虫(pneumocystis,PC)包囊或滋养体;制作肺、肝及脾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3.采用液态悬浮芯片技术对大鼠血清及BALF中11种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IL-12、IL-18、IFN-γ、VEGF-A、TNF-α、M-CSF、RANTES/CCL5)进行检测,采用SPSS19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4.对血清、BALF及肺组织中的全细胞蛋白进行提取,TMT试剂标记肽段,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肽段分离,采用EASY-nLC-1000液相与QExactive质谱仪进行检测,数据库搜索,报告差异倍数≥1.5倍以上的差异蛋白。
结果1.实验组动物死亡1例,其中27例肺印片中查见PC包囊,检出率达93.1%;对照组均未发现PC包囊。2.病理检查实验组可见肺泡上皮增生、肺泡腔内泡沫样渗出物、肺泡间质增宽、间质内炎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肝小叶基本正常,肝细胞水肿变性占48.3%,汇管区及中央静脉旁炎细胞浸润达96.6%;对照组肺脏、肝脏无明显病理变化。两组大鼠脾脏红髓髓窦内均可见红细胞。3.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中IL-10、IL-18表达量下降(P<0.05);BALF中IL-6、IL-10、IFN-γ、M-CSF、TNF-α、RANTES/CCL5表达量增高(P<0.05),VEGF-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4.蛋白质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筛选出定量差异倍数≥1.5倍的差异蛋白质21个,其中上调蛋白质12个,下调蛋白质9个;肺组织中筛选出定量差异倍数≥1.5倍的差异蛋白质116个,其中上调蛋白质109个,下调蛋白质7个;BALF中筛选出定量差异倍数≥1.5倍的差异蛋白质339个,其中上调蛋白质45个,下调蛋白质294个,三组样品中相互有交集的共同差异蛋白质23个。
结论1.连续8周糖皮质激素注射可成功诱导PCP大鼠模型。
2.PC感染主要侵及肺组织,引起肺泡上皮增生、肺泡腔内泡沫样渗出物、间质增宽及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引起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未见脾脏有意义的改变。
3.血清及BALF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提示严重损伤时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增强,抗炎因子与促炎因子的不平衡可能与PCP的发生发展有关;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同时参与抗PC感染。VEGF-A表达下调,提示PC感染时,肺内血管生成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组织缺氧增加。检测血清及BALF中细胞因子水平对于研究PCP的免疫机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肺组织及BALF中鉴定出的差异蛋白多于血清,提示肺部环境为PC的主要作用场所。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许多所鉴定的蛋白与PCP病理进程相关。GO功能分析显示,大部分蛋白参与反应调控、应激、免疫系统进程、代谢,与机体应对感染的反应机制相关,这对研究PCP的发病机制及机体应对PC感染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病理生理反应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验证鉴定到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有利于筛选及评价具有临床辅助诊断或预警PCP价值的生物标志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