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诗玲(Julia Lovell)是当今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的翻译者和推介者之一。她作为英国汉学家曾就鸦片战争、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以长城为视角的中国历史问题著书立作,取得了不凡的学术影响,不仅表现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深厚积淀和深刻理解,而且为其翻译现当代中国小说准备了条件。自2003年翻译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以来,蓝诗玲一直对鲜少为西方读者问津的现当代中国文学情有独钟,陆续翻译、出版了薛欣然、朱文、阎连科、张爱玲、鲁迅等人的代表作品,其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不容忽视、值得研究。 在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体系中,文学翻译是“隐身”的译者笔下操纵改写的过程。本文立论于蓝诗玲的翻译研究,主要借用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的核心理论概念,结合卡萨诺瓦的经典化理论,分析论述蓝诗玲翻译的选材、策略、风格问题。首先,本论文在宏观角度层面上,从改写理论的三大因素出发,细致分析蓝诗玲选择翻译文本的背后缘由,探究影响其选材的内外因素。接着,在微观层面上,选取张爱玲的《色戒》和鲁迅的短篇小说集《阿Q正传及其他中国故事》为研究案例,借用勒菲弗尔的翻译思想和卡萨诺瓦的经典化理论,探讨蓝诗玲以读者为导向的翻译策略的形成和实践运用。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又考察了蓝诗玲“创造性忠实”的翻译风格。在翻译张爱玲和鲁迅作品的过程中,蓝诗玲努力发掘原文的行文风格,在能够保留原文作者特色的地方尽量还原,不能够保留的地方进行文化转换,使译文符合目标读者群的期待视野。 综上所述,本文以翻译的改写理论和卡萨诺瓦的经典化理论为理论工具,对蓝诗玲的翻译选材、翻译策略和翻译风格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蓝诗玲是一位灵活多变、以英语读者为导向的文化改写者。希望对于蓝诗玲的翻译研究能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英译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