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摩·福斯特是英国爱德华时期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霍华德庄园》通常被认为是他最成熟、最优秀的早期作品。小说出版于1910年,此时的英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福斯特的小说再现了爱德华时期英国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片段,因而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情感结构”一词是由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文学批评家雷蒙德·威廉斯提出,用以描述某一特定时期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威氏认为,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力量相互作用,并且提出了社会体验的三种成分构成,即“残余”因素、“主导”因素和“新生”因素。在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社会文化力量并存,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关系表现得更为明显。威廉斯的“情感结构说”为解读福斯特作品与英国爱德华时期社会文化历史语境的互动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借助威廉斯的“残余”、“主导”和“新生”三个理论关键词,本文以《霍华德庄园》中的三个人物形象所代表的三种社会力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转型时期英国民众切身感受到的社会体验,进而由小见大,勾画出当时的社会状况。第一章分析“残余”的社会力量。露丝的身上体现着与庄园息息相关的英国前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念和传统道德,她是这种旧道德在新时期的捍卫者。玛格丽特是爱德华时代典型的自由人文主义知识分子,也是露丝的精神继承人。她努力在伦敦城变动的狂热中“寻找家园”,最终从喧嚣的都市来到了霍华德庄园,从无序的外部生活走向了沉思的内心世界。第二章分析“主导”的社会力量。魏克斯家族是帝国的建造者,是操持着社会话语霸权的中上层富有阶级。亨利代表的中产阶级价值观处于支配地位,并渗透到流行的社会观念之中。然而魏氏一家对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置若罔闻,他们身上有着明显的道德缺陷。第三章分析“兴起”的社会力量。巴斯特渴望通过文学和艺术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身上所反映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折射出当时社会大众追求成功、获得社会尊重和承认的社会文化心态。在结论部分文章阐明了在人们普遍感到困惑和迷茫的转型时期,代表着稳定社会秩序和恒久情感价值的霍华德庄园最终变成了一座具有乌托邦象征意义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