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们经济正处于深刻调整时期,劳动力成本和出口优势已逐渐消失,党中央适时地提出创新战略,以创新引领发展,掀起“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新浪潮,把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然而,创业并非是无成本的,即使创业成功,现实中也出现了一种奇特现象:创始人为其所创企业“扫地出门”。苹果公司聘任库克代替乔布斯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案例。这一现象的产生阻碍着创业者们的脚步。然而,为何创始人能够被“扫地出门”?这就引发了我们对于企业实际控制权配置问题的思考。虽然学术界对此问题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多从静态最优的角度,基于某一时点来分析实际控制权的分配问题,少有解放时间变量,将实际控制权配置问题看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的研究就是为了弥补这一缺漏,试图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索不同阶段实际控制权的配置结果,从而全面地展示创业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动态配置过程。通过分析创业企业的融资动机和行为方式选择,结合创业企业的SWOT分析,我们发现创始人更倾向于选择权益融资,包括初创期的风险投资和此后的股权融资。而权益融资就是实际控制权之争的导火索,因为它赋予了外部投资人进入企业的权力。为了全面展示主体之间的争夺过程,我们首先利用效用最大化原则,确定初创期风险投资协议达成时实际控制权的静态最优配置份额。此后,基于融资决策选择、资产专有性、经营状况、信息优势等因素而形成的再谈判能力,以“讨价还价”机制来模拟主体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经分析,我们发现在初创期和成长期,创始人凭借其自有资金和人力资本专有性获得对企业的控制地位;在成熟期,集中化融资决策会使得股东更容易获得企业的实际控制权;而相对分散化融资决策、良好的经营状况以及生产信息优势则能够帮助创始人继续保持对企业的控制。但当企业进入衰退期,资不抵债时,债权人则凭借其债务资本专有性及破产法所赋予的优先受偿权介入企业取得实际控制权。此外,我们将创业板上市公司所处生命周期阶段按效益指标进行了划分,并通过因子分析构建了企业经营绩效综合指标,实证分析了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三个层面变量与绩效综合指标的相关性。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帮助创始人规避实际控制权旁落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