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实训课“双师全程共导”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杭州市西湖职高为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x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重视,社会对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但中职学校实训课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和行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关于实训教学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为中职实训课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视角。促进职业能力的发展、提升职业技能是实训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模式设计中应坚持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为导向,虽然有的教学设计就是在逐步分解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以动态的眼光来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情况并且进行实训教学模式阶段性、梯度化构建的研究凤毛麟角。这正是本研究存在的意义。  本研究针对中职学校实训课教学存在的教学效果不高、教学内容缺乏前沿性、教学过程与学生需求脱节、教学评价重整体轻个体等问题,以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为例,从中职学校实训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入手,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寻求解决方法。在现代学徒制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中职实训课“双师全程共导”教学模式的构建,打造学生梯度技能训练的四个阶段,并在实践中验证和完善理论上所构建的“双师全程共导”教学模式。四个技能提训练阶段包括“双师共教”、“双师共产”、“双师共研”、“双师共创”,塑造以技能教学优化为特色、课程任务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技术、教学手段服务课程目标的教学模式。同时,校企合作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制度。这不仅是教学观念的改变,也是教学行为体系的改变。该模式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学校实训课教师和企业专家协同教学,组成优势师资团队,弥补了“双师型”教师在实训课教学中的不足,关注学生技能学习规律,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期,形成了教学、育人两大新模式。该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不仅对中职实训课教学做了一定的理论补充,在丰富教学方法、关注不同阶段技能习得特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形成新型师生关系、创新校企合作形式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其他文献
“快帆”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发动机后置尾吊布局的喷气式客机,与“云雀”II以及“幻影”III战斗机一起,并列为使法国飞机工业获得新生的三大型号。“快帆”在规划时技术上很先进,但最终投入运营的时间很晚,以致在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很快变得落伍,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销售目标。尽管如此,作为承上启下的一款飞机,“快帆”在法国航空工业的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独到的设计  在1946~1951年间,法国东南航
期刊
(接上期)因为这款空速管安装在A330-200机型上多次出现过高空结冰的情况,导致“异常空速”现象,空客公司给出处理这种空速失常的程序,并建议航空公司更换新款空速管。法航曾要求空客证明新款空速管的确行之有效,从而耽误了更新时间。  巴西时间11:10,空速管的加热系统完全不能应付冰粒的大量累积,导致三套空速测量数据出现严重不一致。根据设计原则,一旦同类数据不一致,自动驾驶仪中断控制功能,并发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