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0年—1953年的朝鲜战争,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对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影响巨大。它使美苏关系(东西方关系)日趋紧张并表面化,使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了亚洲,成为长期影响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朝鲜战争的爆发,表面上是朝鲜半岛两个政权为实现统一的较量,实际上是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斗争的必然结果。朝鲜战争最大的特点是政治性非常突出,军事行动受国际政治、外交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较严重。持续三年的朝鲜战争,无论是打还是谈,都是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体现,五次主要战役中战与和的交相呼应充分证明。战争爆发后,美国利用国际舆论和外交优势,动用联合国军直接出兵干预朝鲜半岛局势,第七舰队开赴台湾海峡。其目的是以军事打击震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保证美国在亚洲的既得利益。苏联虽未直接介入,保家卫国是中国出兵朝鲜的主要目的,但苏联的外交压力和意识形态的较量也是重要因素。中国军队出师大捷,在朝鲜半岛的表现震惊了全世界。中国设想的最好结果是以战场上的大胜配合外交谈判,达到彻底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目的。美国也急于利用战场上的胜利在政治上保证苏联不会介入这场局部战争。连续两次重大战役的失利,迫使美国政府调整其在朝鲜半岛的最终目标,开始考虑和平谈判的可能性。第三次战役中国军队大胜,提出联合国席位等谈判条件,美国不甘心但无力扭转战局,只好通过联合国首先发出停火谈判的呼声,但仍不放弃战场上的对抗,为谈判增加砝码。上甘岭战役迫使美军最终放弃了军事行动,全面接受和谈,签订了《停战协定》。此时的朝鲜战场已经不是双方简单的军事对抗,更是双方外交博弈的桥头堡。这也充分证明:战争是一场特别的外交谈判,是谈判的一种利益延伸,也是国家间外交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