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巴菌(Thelephore ganbajun Zang)是一种云南地方性的野生食用菌,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革菌科(Thelephoraceae)、革菌属(Thelephora),能与多种松科植物共生,是一种外生菌根真菌。干巴菌子实体不像其它腐生食用菌可以在有机质上培养获得,目前还不能人工驯化栽培,过度采摘导致其濒临灭绝和生态退化,已严重制约干巴菌产业发展。本项研究拟通过对自然生长的干巴菌子实体形成的菌塘情况与牛肝菌(Boletusspp.)子实体、须腹菌(Rhizopogon spp.)子实体形成的菌塘情况进行对比观察,为干巴菌菌根的形成和干巴菌子实体的形成提供形态依据:通过对干巴菌菌丝体侵染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Faranch)幼苗的研究,探索干巴菌菌根的形成情况;采集云南省四个样地干巴菌菌塘土样及非菌塘土样,用传统平板培养的方法分离培养细菌和真菌,并用Illun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菌塘土样和非菌塘土样中的真菌和细菌进行ITS序列与16SrDNA的V3、V4区测序,比较两种土样中免培养的真菌及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及异同,为干巴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等为代表的食用菌根真菌人工栽培提供理论支撑。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观察发现干巴菌菌塘、牛肝菌菌塘和须腹菌菌塘中存在大量的菌根及菌丝体,三种菌根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定差异,可作为辅助的方法来鉴定和监测相应的真菌物种。2、在云南松、思茅松幼苗上均成功合成了干巴菌菌根,其中思茅松扦插幼苗上形成的菌根有菌套,菌根数量较多,生长状态最好。3、用传统平板分离法,从菌塘土样中分离纯化出53株真菌、102株细菌,从非菌塘土样中分离出65株真菌、60株细菌。经过ITS和16S rDNA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土样的真菌和细菌的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优势菌属相同,真菌优势菌属均为青霉菌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以及被孢霉属(Mortierella);细菌优势菌属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对微生物免培养高通量测序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菌塘土样中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大于非菌塘土样中,但差异不显著,四个样地菌塘土样中的微生物组成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