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在心理社会理论中着力描述的一个阶段(12-18岁),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意味着对自我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之后做出了明确的选择,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知道如何去适应社会。如果青少年在这个阶段中确立了同一性,他们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忠诚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能力按照社会规范去生活。否则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将是矛盾激化的社会问题的制造者之一,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并影响学业、交友、职业等方方面面。由此,自我同一性作为青少年时期重要的阶段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方向,社工的介入始终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本文就此为背景,以苏州某大学2011级140名新生为研究对象,首先按时间混淆和时间观念、自我疑虑和自我确信、角色固着和角色尝试、工作无力和职业意愿、性别混淆和性别分化、权威混淆和主从分际、价值模糊和价值定向七个维度,描述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具体特征和原因,然后结合5个代表性的案例,以优势视角、心理社会理论、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理论等社会工作理论为基础,结合实务经验,尝试形成有规律可循的介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