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评价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2.通过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测量乳腺癌血红蛋白浓度,并与病理性对照研究,探讨血红蛋白浓度与病理组织学分类、分级、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指标之间的联系。3.研究病变大小和深度对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测量THC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以2007年10月至2010年2月,前瞻性研究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乳腺病变切除活检术的521个乳腺病变。术前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各种超声征象。超声显示明确病变后,用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测量病变内部总血红蛋白浓度(total heamoglobin concentration, THC),并生成光吸收图。以外科手术的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的金标准。乳腺癌的病理学诊断包括组织学分类,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c-erBb-2、P53表达状态。结果1.本研究共有521个乳腺病变,其中270个良性病变和251个恶性病变。良性病变THC均值为121.70±64.16μmol/L,恶性病变THC均值为222.17±82.40μmol/L。恶性病变的THC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01)。取140umol/L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最佳阈值,敏感性84.86%,特异性64.07%,准确性74.09%,阳性预测值68.71%,阴性预测值81.99%。2.在良性组间(纤维腺瘤组、腺病组、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病变的THC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689),在恶性组间(浸润性导管癌组、导管内癌组、浸润性小叶癌组、叶状肿瘤组)病变的THC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414)。3.浸润性导管癌的THC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分级越高,THC测值越高,但是>2cm的浸润性导管癌的不同组织学分级间THC无显著差异(P=0.173)。4.乳腺癌THC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THC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但是>2cm的乳腺癌的淋巴结有转移和无转移者的THC无显著性差异(P=0.971)。5.ER(+)PR(+)组THC比ER(-)PR(-)组THC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ER、PR阳性率的降低,THC有增高趋势(P=0.002)。c-erbB-2过阳性表达比c-erbB-2阴性的THC高(P<0.05)。随着c-erbB-2阳性率的增高,THC显著增高。P53阳性组比阴性组的THC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468)。6.良性病变最大径与THC有较弱的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r=0.151),恶性病变最大径与THC有相关性(P<0.001,相关系数r=0.405)。病变深度对良、恶性肿物的THC测值均无影响(P=0.061,P=0.221)。结论1.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恶性病变内部的THC显著高于良性病变。2.乳腺癌THC与其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ER、PR及c-erbB-2等预后指标有相关性,对术前无创评估乳腺癌的预后有潜在的临床价值。3.乳腺病变大小对THC测值有一定影响。乳腺病变深度对THC测值无影响。目的1.观察乳腺良、恶性病变术后瘢痕的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Diffused optical tomography, DOT)特征,研究瘢痕的总血红蛋白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观察乳腺良、恶性病变术后瘢痕的声像图特征,研究瘢痕大小、血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形态学特点。资料与方法以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对71个乳腺局部结节切除术后的瘢痕进行研究,其中乳腺良性病变术后瘢痕41个,乳腺恶性病变术后瘢痕30个。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各种超声征象。超声显示明确术后瘢痕后,用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测量瘢痕内部总血红蛋白浓度(total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THC),并生成光吸收图。对其中10个瘢痕进行术后第3、6、12月的定期随访。结果1.瘢痕内THC与术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幂曲线回归方程Y=303.253270*(X)-0.227733(R2值0.567)。良、恶性病灶术后的瘢痕的THC与术后时间均呈幂函数关系,幂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335.778297*(X)-0262060(R2值0.574)和Y=287.735996*(X)-0.208156(R2值0.547)。通过散点图和回归曲线得出,瘢痕THC在术后12个月内下降速度最快,术后12个月后THC下降缓慢,趋于平稳,且术后12个月后的瘢痕的THC均值低于乳腺癌诊断阈值。2.术后时间小于12个月的瘢痕有45个,瘢痕THC与术后时间呈线性负相关,回归直线方程Y=310.14-10.88X。良性病变术后瘢痕25个,瘢痕THC与术后时间呈线性负相关,回归直线方程Y=300.46-11.19X;恶性病变术后瘢痕20个,瘢痕THC与术后时间呈线性负相关,回归直线方程Y=314.07-8.32X。3.术后同一时间段内,乳腺良性病变术后瘢痕与恶性病变术后瘢痕的THC无明显差异。4.乳腺术后瘢痕的声像图表现为:100%(71/71)形态不规则,100%(71/71)边界模糊,87.3%(62/71)后方回声衰减,66.2%(47/71)呈片状低回声,28.2%(20/71)有星形征,52.1%(37/71)与皮肤相连。其中,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后方回声衰减是瘢痕的非特异声像图表现,而呈片状低回声、星形征、与皮肤相连是瘢痕较特异性的表现。5.本研究显示瘢痕的长径和宽径与术后时间呈负相关,分别为r=-0.422和r=-0.304。术后瘢痕的长径、宽径与瘢痕的THC均无相关性。6.彩色多普勒显示可探及丰富血流的瘢痕中,86.4%(19/22)为术后6个月内的瘢痕,而且瘢痕血流多数位于瘢痕周边(94.7%)。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瘢痕血流数量逐渐减少。结论1.乳腺局部病变切除术后形成的瘢痕的血红蛋白浓度随时间呈幂函数变化。术后瘢痕的THC在术后12个月内下降幅度最快,在12个月后缓慢下降,逐渐趋于平稳。而且术后12个月后的瘢痕的THC均值低于乳腺癌诊断阈值,所以THC测值可以帮助鉴别术后12个月后的瘢痕与复发癌灶,这将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2.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瘢痕的血流逐渐减少。瘢痕血流多位于周边,内部极少有血流。3.术后瘢痕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后方回声衰减、片状低回声、星形征及瘢痕与皮肤相连。瘢痕的大小(长径和宽径)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而缩小,但与THC测值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