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出现的,是与农村相对应的一个社区。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中心,是市场中枢和新产业的前沿。城市化(我国称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二战以后,世界各国城市化的步伐大大加快。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成就辉煌,领先世界,人口百万的大城市在东晋已出现。近代以后,我国城市化逐步落后于西方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由于主客观等多种因素,我国城镇化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经济水平与我国大体相当的发展中国家。正视我国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寻找新道路。对于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我们应利用外资与国内民间资本并重,改变政府作为单一投资主体的现状。对于造成城乡分割二元社会的户籍制度,应予废除,实行全国统一的居民登记制度。修改原有的城镇发展战略,要优先超先发展大城市,充分发挥大城市在生产力、科技方面的领先带头作用,合理发展中等城市,有区别、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大、中、小城镇齐发展,使我国城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对于城镇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宜过多地人为地干预。各地区各城市应依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选择与自身相适应的发展方式。加快我国城镇建设,从聚集产业的角度,要充分发挥城镇的聚集效应,把乡镇企业迁到城镇中来,特别是大、中城市中来,培育城市产业,彻底改变乡镇企业与城镇建设相脱节的状况。从聚居的角度来看,则应让乡镇企业的工人和已经进城的农民工在城镇中定居下来,从而不断提高城镇人口比重,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城镇与农村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城镇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轴,要求农村的发展与之相适应。而我国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存在着与城镇发展不和谐之处。为此,笔者在论文中作了一定的探索。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始终要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方面,要认真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城市化建设中的经验和成果;另一方面,又要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发展特别是城市的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谨以此文为中国共产党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