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血小板(PLT)、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外周血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病理类型、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一步总结其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初诊的结直肠癌患者463例,入组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结直肠癌。分别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原发部位、TNM分期,以及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并记录入组患者的术前各项外周血凝血指标。另收集同期经病理证实的肠息肉、肠炎以及健康体检者110例为对照组,记录对照组各项临床资料(性别、年龄、PLT、D-D、FIB、TT、APTT、PT)与病例组进行组间比较并得出结论。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结直肠癌组的患者FIB水平(3.47±2.04)g/L、D-二聚体水平(0.87±0.36)μg/ml、PTL水平(254.2±99.35)×10~9/L均高于对照组FIB水平(3.15±0.90)g/L、D-二聚体水平(0.39±0.17)μg/ml、PTL水平(233.9±69.56)×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APTT水平(27.78±3.99)s、PT水平(11.40±1.02)s、TT水平(17.41±2.12)s与对照组APTT水平(26.66±3.53)s、PT水平(11.23±0.72)s、TT水平(17.38±1.97)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结直肠癌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原发部位间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结直肠癌组不同浸润深度间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浸润浆膜及全层患者的FIB和D-D水平高于粘膜及粘膜下以及肌层的患者。4.结直肠癌组不同分化程度间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PL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低分化患者的D-D和PLT的水平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的患者。5.结直肠癌组不同TNM分期间外周血D-二聚体(D-D)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TNM分期越晚D-D和FIB的水平越高。6.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小板(PLT)较无转移组增高,同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7.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各项凝血指标中,纤维蛋白原与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390,p<0.05;r=0.163,p<0.05)。D-二聚体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TNM分期、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100,p<0.05;r=0.370,p<0.05;r=0.275,p<0.05;r=0.127,p<0.05)。血小板与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153,p<0.05;r=0.216,p<0.05)。APTT、PT、TT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1.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FIB、D-二聚体、PLT水平较对照组增高,表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存在血液高凝状态。PT、APTT、TT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2.结直肠癌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受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影响,并与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3.结直肠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受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影响,并与TNM分期、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4.结直肠癌患者血小板水平受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影响,并与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