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木钢组合模板立柱稳定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0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控制模板立柱稳定性是防止水平模板体系倒塌的核心技术。作为新型钢木组合立柱及早拆体系,在实际工程使用之前,需要对其构件和整体力学稳定性进行详细的研究,尤其是作为可持续利用的小径木结构受力演变和基于此的早拆单元位移变化规律,是决定现代绿色模板安全的关键。本论文工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8110)和黑龙江省建设集团重大研究项目(MH20100413)联合支持下,对小径木及早拆单元展开了一系列试验和模拟研究,获得了小径木钢木模板安全设计的关键参数,为钢木模板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基本试验数据和理论支撑。本论文主要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根据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对小径原木进行抗压试验,得出其线弹性模量和极限荷载的相互关系,分析了立柱参数的安全性,并提出了跨中横向位移的计算公式,为小径木立柱刚度验算提供了理论依据。然后按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对具有钢木组合立柱早拆体系的整体模板进行了足尺加压破坏试验,分析了模板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该体系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及破坏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加强措施,为该模板体系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避免常规破坏模式发生的现代模板设计方法。基于以上试验结果,利用数值模拟,计算了该种钢木模板支架体系整体稳定性,用试验检验了模板大变形非线性有限元模拟的可行性,模拟了高大模板工程在不同立柱高度下,不同约束对构件力和位移的影响。除数值仿真计算外,本论文还从木材微观结构角度,探索了小径木立柱受力后细胞变形的微观过程,分析了影响细胞强度的因素,提出了基于细胞改性的小径木增强机理和提高耐久性的基本途径。最后,通过本文的研究总结,提出了论文中的不足,展望了今后研究的目标。
其他文献
我国城市污水普遍存在的碳氮比偏低的问题逐渐成为城市污水处理达标的瓶颈;同时,作为目前生活污水处理中运用最普及的活性污泥技术,其产生的大量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费用在污水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人工景观水体。这些景观水体在美化环境、改善周边微气候、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
风作用在建筑结构表面时会产生气流的分离、再附等,如锥形涡,使得脉动风压在局部位置表现出很强的非高斯特性。结构在非高斯脉动风压作用下,传统的基于高斯激励的峰值因子将严重
随着国内水源地水质恶化情况加剧,臭氧-生物活性炭由于其在饮用水处理中对有机物和氨氮高效处理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深度处理工艺。虽然其在深度处理方面有
随着高层、大跨等结构形式的不断涌现,风荷载逐渐成为主要控制荷载之一,风速作为风荷载的重要参数成为结构抗风设计的关键。风荷载规范作为结构设计与施工的指导手则,但是不同国
弱胶结易风化软岩巷道围岩稳定问题是伴随着西部煤炭开采而产生的一个新问题。这类岩体抗压强度较低、易风化、弱胶结、具有明显的流变特性,蠕变变形量较大,常造成支护的失稳和
由于目前低速风洞试验模拟无法实现雷诺数相似,因此风洞试验结果是否准确及其与真实建筑在高雷诺数下的流场状态是否一致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根据以往研究,曲面外形建筑的
在土木工程中,冗余度可以认为是结构(构件)抵抗连续倒塌的能力。国外对于冗余度的研究开展较早,这种设计理念在结构工程中也已经得到很广泛的应用,然而地下工程中冗余度理论的研究
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前人关于桩土相互作用和预应力锚索桩的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研究了桩土的相互作用以及桩锚协调作用下桩的变形与内力计算方法等,主
偏心结构在强震作用下除了发生平动外,还会发生扭转,加剧了结构的破坏。随着耗能减震技术的发展,粘滞阻尼器等耗能减震技术在控制偏心结构扭转方面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对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