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条件的战争是未来的主要战争形态,为了完成保障有力、打得赢的历史使命,后勤建设进入了新一轮改革时期,在这种形势下,我军给养物资及经费的研究已成为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军队给养涉及到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水平不高,按人口平均的各类产值和主要产品的拥有量很低,国家对国防的投入还不可能太多,我军经费短缺的情况是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的,这就要求我军给养工作的建设与改革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挖掘潜力,在保障军事效益的同时尽可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因此,各级给养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必须把经济研究放在适当的位置上,争取以较少的物资经费耗费,取得较大的给养保障效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军队给养与过去的计划经济相比,不管是从筹措渠道,筹措方法,物资来源,管理情况,储备方式来看都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给养工作的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由市场进行调节,从军费转化为物资必须进入市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给养物资必须由部队自行到市场上购买。这就要求军需部门要学会利用价值规律进行物资筹措。由于价格机制发生变化和筹措渠道的拓宽,也使得筹措管理难度加大,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市场竞争力,借鉴外军经验,由分散组织筹措向集中统一筹措方向发展,同时为了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在给养物资的储备上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节约资源。用经济效益理论考察给养活动,就是比较给养投入与产出。给养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不能简单的照搬评价一般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的方法,用具体的、明确的数量指标来衡量。对给养活动进行军事经济评价时,首先必须确定给养活动的预定目标,然后再去考察进行给养活动过程的劳动耗费和资源占用,用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和资源占用来达到预定的目标。由此可见,提高经济效益的实质,是为了实现其预定的目标,更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军事经济资源。我军给养工作必须深化改革,努力探索提高给养管理效益的途径,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给养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实现给养“保障有力”的目标。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军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给养人才队伍。同时要优化保障体制,通过制度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优化决策水平,结合核算资料分析,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对给养保障全过程实行监督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战争的崛起,使传统的后勤保障理论面临全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大力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提高给养保障效益的必然途径。并应注意结合现行给养体制存在的问题,考虑和研究给养体制的发展方向。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于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使我们必须深入加强军需给养物资的研究。第二部分:为了提高给养物资的利用,我们必须加强给养物资的经济效益研究。第三部分:通过信息化建设和保障体系的改革,来分析给养保障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