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和理性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标识,但个性的张扬又让现代人面临无法摆脱的伦理困境,个人自由与群体团结的张力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伦理处境。历史地看,苏格拉底之死是个体自由与群体团结问题的最初显现。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苏格拉底问题演变为现代人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不仅受到伦理学家的关注,也对很多社会学家的理论思想产生了强烈的伦理冲动,涂尔干就最为典型。针对现代社会个体自由与群体团结间的紧张,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试图从社会学角度思考并解决之,他的团结理论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他的研究虽然是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但因为个体自由和群体团结问题首先是个伦理问题,缺乏伦理的视角,这个问题不可能得到很好的研究。鉴于这一问题的伦理视角一直没有得到应有关注,也鉴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一直面临这一问题的拷问,本研究力图将涂尔干的个体自由与群体团结思想置于社会伦理学视域下进行分析。涂尔干的个体自由与群体团结思想的伦理意涵是本研究的重点,文章首先着眼涂尔干“个体自由”与“群体团结”所生发的问题意识,梳理了这一问题的思想来源和历史发展,并详细查检了国内外学者对涂尔干团结思想的讨论。继而,文章以涂尔干文本为基础,详细阐述涂尔干论述个体自由与群体团结的伦理语境,指出其团结理论中蕴含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而,文章试图对涂尔干以团结理论为基础的社会整合思想做出伦理道德的评价,并揭示其内在的问题与悖论:本文分别从社会、道德和伦理这三个角度对个体自由与社会失范、个体自由与社会整合、社会整合与伦理压力这三组矛盾关系进行讨论,详细阐释其中的社会悖论、道德悖论与伦理悖论,并总结出涂尔干“有机的机械团结”主张难以实现的内在原因。接下来,文章将对涂尔干个体自由与群体团结问题进行再思考,即在现代和后现代的社会背景下重新讨论个体自由与群体团结这一社会伦理问题:通过列举涂尔干同时代以及涂尔干之后社会理论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其中包括韦伯与新教伦理,雷蒙·阿隆与自由主义伦理以及鲍曼与后现代伦理,来展示这一问题的其他表现方式和更多的可能性。最后,文章在中国语境下思考涂尔干的个体自由与群体团结问题,结合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社会伦理分析,讨论了涂尔干团结理论对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