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就业模式和就业形势下,如何使毕业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材,才尽其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显得至关重要,从而也对职业指导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有关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素质、人格特质等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即便有所涉及也只是理论阐述,所以,迫切需要经由实证研究的途径建立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科学评价体系,为人员选拔、绩效考评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尚处于起步阶段的“职业指导师”资格评定进行一点理论探讨,以增强人事选拔与配备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本研究首次经由实证的途径,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学生对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期望,以及教师群体对职业指导这一岗位的理解,通过因素分析建立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素质要素模型;然后根据收回的数据资料,分别了解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户籍、求职经历的大学生,不同性别、学校、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类型的教师,在素质要素的主要因素的重要性评价上是否具有差异。 对558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1) 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素质要素由8个因素构成,分别是“认知特征”、“任务特征”、“知识特征”、“动机特征”、“调控性”、“社交性”、“责任心”、“沟通性”; (2) 在对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素质要素8个因素的重要性评价上,不同性别、户籍、求职经历的大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之间具有差异。 对149名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1) 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素质要素由7个因素构成,分别是“认知特征”、“任务特征”、“知识特征”、“动机特征”、“扩展性”、“社交性”、“心理学知识”。 (2) 在对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素质要素7个因素的重要性评价上,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性别、年龄、学校、工作类型的教师之间具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