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配股一直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手段。配股曾一度受到市场的热捧,不过最近几年配股却颇受市场冷遇。市场的这种反应的变化激起了作者对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资金效率研究的兴趣。上市公司配股募集资金使用效率是高是低?哪些因素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引导有限的市场资金投入到真正需要并能产生较高效益的公司或项目?……带着这些问题,论文展开对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的实证研究。 论文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再融资市场偏好配股的原因;结合我国二元股权结构的现状,分析了配股时股东权益的转移情况,并提出两个设想: 设想1:由于配股时大股东的权益与其参与程度负相关而与配股价格正相关,故我国上市公司配股时大股东有放弃配股的动机,配股价有趋高之势。 设想2:在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下,如果设想1成立,那么由大股东低认购水平所传递的信号,预示上市公司在配股后长期的经营业绩不乐观。 论文的第三、四两部分的实证部分是论文主要部分。第三部分上市公司配股数据概况统计部分证实了我们的设想1。在第四部分,我们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募集资金的效率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市场指标、现金流变化指标、股东权益指标、总资产指标等五个指标的实证研究,部分验证了我们的设想2,即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资金从盈利能力指标的角度效率则表现不佳;但是从资产增值保值非盈利指标的角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四部分分析了影响配股资金效率的因素,主要从配股时大股东的参与程度、大股东的股权性质、行业状况、募集资金的时间间隔等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证明中国的配股市场是“融资型”市场,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圈钱”的行为存在。我们认为,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合理,突出的表现就是股权结构的安排不合理;二是配股制度的市场化程度不够,三是对配股的监管不力。针对这三个原因在论文的结论部分提出了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约束公司行为;加强配股政策的市场化建设进程;加强对配股的外部监管等三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