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姓制度在古印度法律中的演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姓制度作为古印度法律的核心内容,在古印度不同的法律历史时期,由于历史和社会的演进,有着不同的表现和模式。本文通过考察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法律文献以及种姓制度本身,对占印度法律中种姓制度的演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本文首先对古印度法律的历史发展和渊源以及种姓制度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概述,然后分别对婆罗门教法时期,佛教法时期以及印度教法时期进行了考察和探究。在婆罗门教法时期,古印度因雅利安人的入侵并在原始宗教的影响下产生了婆罗门教,开始了种姓制度,并在“吠陀”文献中加以文字化;在佛教法时期,由于佛教和耆那教的冲击下种姓制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婆罗门的地位有所降低,刹帝利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种姓制度弱化了。同时,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此时期产生了“迦提”集团,这种细分,使种姓之间的界限更加的严格。另外,古印度法律的重要渊源之一《律藏》也在此时期产生;到了印度教时期,婆罗门教通过自身改革再次成为印度国教,印度法律文献的代表作《摩奴法典》诞生,种姓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文章在最后总结并分析了种姓制度的演变格局和根源,得出结论: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的本质是以种姓等级歧视取代种族歧视的社会形态的法律体现。另外,种姓制度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的演变,以螺旋上升的态势得到不断的强化。
其他文献
名著阅读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不仅是开阔学生眼界的重要途径,也是锻炼学生阅读能力与技巧的途径之一。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名著导读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教育意义。本
<正>现代公共史学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至今已获得长足发展。而在中国,尽管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对其进行介绍和研究,①但至今仍很难登上中国高校的"大雅之堂"。那么,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未来的主人,是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的文明程度和可持续发展.民族高校图书馆作为少
高校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而图书馆在高校文化建设、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调查,探讨图书馆在引领大学
目的探讨多样性的护理方式应用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式为护理方法的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研究》(项目编号:07BJY144)阶段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政府间财政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成熟和普及,物流配送服务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础组成,其业务量也呈爆发式增长。而学生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高达25.1%。高校师生作为网络购物的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方言类节目走进了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媒体。方言节目区别于其他节目的主要特征在于它不是以普通话而是以方言作为主要播音语言。由于特殊的人文历史环境以及
采用抽样调查法,分析上海特奥会媒体报道的特点。发现:集中报道特奥会的主要是以政府利益为导向的国家媒体,而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商业媒体对此鲜有关注。国家媒体对特奥会的报道
我国对磁流体驱动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针对我国目前磁流体驱动系统的研究现状,在全面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磁流体驱动系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研究,并进行了仿真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