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Nb纳米层状材料界面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金属结构材料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例如高强度、高塑性、高热稳定性和优异的抗辐照损伤性能。纳米结构材料是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候选材料。然而,由于界面对位错滑移的限制以及自身热稳定性的不足,纳米结构材料的塑性和稳定性差;与此同时,纳米结构材料中界面占比较高,对性能的调控作用显著。因此,界面结构设计是纳米结构材料性能优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Cu-Nb金属纳米层状材料为研究模型,在原子尺度和纳米尺度设计并制备相应界面结构;系统地研究了界面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为研发先进金属结构材料提供新思路。在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的Cu-Nb纳米层状材料中,通过在界面上沉积名义厚度为0 nm、0.5 nm、2 nm、5 nm以及8 nm的非晶层,制备了具有不同有限厚度的界面。其中,当界面非晶层厚为0nm时,界面两侧原子有序排列,整个界面区域为晶体界面。当界面非晶层厚为0.5 nm时,界面上Cu原子和Nb原子具有相对无序排列的结构特性,但不及非晶无序,整个界面为临界非晶界面。当界面非晶层厚为2 nm、5 nm以及8 nm时,界面上Cu原子和Nb原子形成了明显的非晶层,整个界面为非晶界面。这些不同结构的界面能够调控Cu-Nb纳米层状材料的力学性能、抗辐照损伤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相对于晶体界面和非晶界面,临界非晶界面能够使Cu-Nb纳米层状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相应的结论如下。在力学性能方面,相对于晶体界面,临界非晶界面能够明显地强化Cu-Nb纳米层状材料。临界非晶界面能够通过离散滑移位错柏氏矢量的面外分量和面内分量来限制滑移位错的运动,从而使材料发生明显的硬化。此外,临界非晶界面相对晶体界面具有高的界面剪切强度,在层状材料的变形过程中能够抑制剪切带的形成。而非晶界面仅能通过对滑移位错产生镜像力来阻碍位错的运动,从而有限地强化Cu-Nb纳米层状材料。一旦滑移位错进入界面,界面上的非晶层能够吸收位错,形成塑性转变区,同时传递塑性。在抗辐照损伤性能方面,相对于晶体界面和非晶界面,临界非晶界面具有一定的自由体积以及良好的稳定性,在整个辐照过程中能够吸收最多的间隙原子与空位。因此,临界非晶界面的Cu-Nb纳米层状材料的抗辐照损伤性能最佳,具体表现为最低的He泡(空洞)尺寸以及体积分数。辐照能够诱导非晶层晶化,使得临界非晶界面和层厚2 nm的界面非晶层转变为晶体界面,并使层厚8 nm的界面非晶层转变为Cu和Nb晶体混合层。此外,在辐照过程中,临界非晶界面转变为晶体界面引起的软化与He泡生成引起的硬化相当,因此临界非晶界面能够有效地抵抗辐照引起的硬度变化。在热稳定性方面,随着界面非晶层厚的增加,整个Cu-Nb纳米层状材料的能量升高,相应的热稳定性下降。其中,晶体界面是低能界面,具有最佳的热稳定性,使Cu-Nb纳米层状材料能够在600℃的退火下保持其微观结构与硬度。此外,临界非晶界面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在退火过程中能够转变为晶体界面,从而使Cu-Nb纳米层状材料在500℃的退火下保持层状结构。非晶界面具有最差的热稳定性,其在退火过程中的晶化能够促进层内晶粒的球化与长大,从而使Cu-Nb纳米层状材料在600℃的退火下演变为等轴多晶结构,硬度也显著下降。在叠加轧制法制备的Cu-Nb纳米层状材料中,通过制备工艺设计了原子尺度锯齿状界面。通过研究界面结构对Cu-Nb纳米层状材料热稳定性的调控作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退火温度区间为500℃到700℃时,界面的形态为平面状。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Cu-Nb纳米层状材料的强度与塑性均降低。当退火温度区间为700℃到1000℃时,界面的形态为波浪状。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Cu-Nb 纳米层状材料的强度降低,塑性增加。相对于平面状界面,波浪状界面因具有大量起伏的小面能够更好地阻碍位错运动,从而增强Cu-Nb纳米层状材料的强度尺寸效应。
其他文献
单链核酸可以因内部存在的互补序列而形成分子内二级结构(以下简称二级结构)。二级结构在体内外均有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tRNA(transfer-RNA)折叠成三叶草形结构,在翻译过程中转运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并以mRNA为模板合成肽链;RNA的二级结构能辅助mRNA的正确剪接。DNA在体内如复制、转录和修复时是单链状态,也可形成二级结构。如DNA折叠形成的G四链体在端粒体延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病毒单
学位
金属凝固现象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在材料的制备及成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凝固过程中形成的微观组织与成分分布,决定着金属材料的性能。在地面常规凝固条件下,由于重力场的存在,熔体中存在的浓度及温度差异会产生自然对流,加上流体静压力和沉降与分层作用,会对凝固组织及溶质元素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微重力条件下,合金在近乎纯扩散条件下凝固。因此可以通过微重力环境确定凝固组织及成分分布的影响因素,探索减
学位
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因其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改性及改善组织与性能方面的独特作用,在钢铁冶金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关注。通过在钢中添加适量稀土元素以满足钢材性能上的提升,已经成为先进钢铁材料研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但钢中不同存在形式的稀土元素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除了以化合态形式形成非金属夹杂物外,稀土元素还可以固溶态形式存在于钢铁材料内部,显著影响钢铁材料的固态
学位
有机发光二极管因其主动照明、低功耗以及轻重量等优点,在照明、显示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具备高功函数以及优异光学和电学性质的阳极材料对高性能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实现至关重要。然而,传统透明导电阳极和高反射金属阳极的空穴注入效率较低,这阻碍了高性能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实现。因此,本论文面向高性能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实现,主要开展了高功函数过渡金属氮化物薄膜的制备研究和提高OLED器件阳极
学位
TiAl合金密度仅为镍基高温合金的一半,在600~900℃温度区间有望取代高温合金制备某些航空航天结构件以及地面动力系统转动或往复运动结构件。经过四十年的不懈努力,2012年,TiAl合金被成功应用在航空发动机第6,7两级低压涡轮叶片中。然而,目前TiAl合金的服役温度被局限在700℃以内。具有定向片层组织的TiAl合金有望突破藩篱,扩展应用范围。遗憾的是,光学浮区定向凝固技术制备的PST TiA
学位
气凝胶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低热导率等特点,在高能物理、航空航天、民用领域均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长期以来,气凝胶材料的形态主要以块体或粉末为主,这是因为以介孔为主的气凝胶多级孔结构特点限制了其力学性能,进而限制了气凝胶材料的形态。本文以制备可实际应用的气凝胶纤维为主要研究目的,研究了芳纶气凝胶纤维制备技术、物理化学性能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索。1.芳纶纳米纤维(ANFs)分散液的制备及可
学位
IN718合金是一种高Nb时效强化型Ni-Cr-Fe基变形高温合金,晶内以γ"(Ni3Nb)相强化为主,以γ’(Ni3(Al,Ti))相强化为辅,晶界主要以δ(Ni3Nb)相强化。IN718合金具有优异的性能,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当其服役温度超过650℃,γ"相会快速聚集长大,并转变为δ相,合金的强度快速降低。为提高IN718合金的使用温度,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美国发展的71
学位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脑肿瘤之一,由于脑胶质瘤的侵袭性高,生长迅速,血管生成增强,传统手术无法完全切除,导致患者预后差,生存时间短。为了有效治疗脑胶质瘤,化药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传统的化疗药物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而不能有效地进入脑组织并对脑胶质瘤实现靶向杀伤。外泌体是一种直径30~150 nm大小的细胞外囊泡,可携带蛋白质、脂质和遗传物质等,生物相容性高,具有低
学位
为研究多种不利组合因素对钢波纹管涵围土压力的影响,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比较分析不同斜交角度、不同填土高度、不同孔径大小共15种钢波纹管涵洞模型的土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正交情况下钢波纹管涵土压力最小;填土高度与土压力不成线性分布关系,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管顶土压力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孔径对管涵土压力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将为新形式的钢波纹管涵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期刊
乳腺癌转移是导致其临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实现转移性乳腺癌的精准诊疗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大治疗难题。乳腺癌的转移包括近端的组织浸润及毗邻淋巴结的侵袭,以及经淋巴或血液的远端包括腹腔、骨骼、肺等脏器的传播。利用可视化影像技术助力于乳腺癌的早期转移鉴定和防治对于降低其危害,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易功能化修饰及光物理化学特性在癌症诊疗方面具有巨大应用前景,针对乳腺癌的病理特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