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码转换是指人们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过程中,由一种语言或变体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或变体的现象。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紧密。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发挥着沟通桥梁的作用。因此,我国对英语的教学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英语。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中,绝大多数学生是汉英双语使用者,汉英语码转换现象时常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有鉴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校园日常生活中汉英语码转换的动机,力求在语码转换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论文共分为五章,包括第一章的引言和第五章的结论。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可具体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相关术语的介绍,包括语码与语码转换、动机与语码转换动机,并指出了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语码转换和借用之间的区别。第二部分是对国内外语码转换动机研究理论的介绍,包括Gumperz的情境型语码转换和喻义型语码转换、Myers-Scotton的标志模式、Giles的言语适调理论和于国栋的顺应性模式。第三部分是对国内语码转换动机研究现状的概述,特别是在校园语码转换方面,并指出了它们的不足。在这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以于国栋的顺应性模式为框架,以其它三个理论为辅助,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定性研究的资料收集和研究成果。作者经过三个月的仔细观察、笔录和访问,在大学校园中收集了97条学生汉英语码转换的实例。通过对这些例子的分析,结合访问时学生的回答,共总结出13个语码转换动机。根据于国栋的顺应性模式,将它们划入三类。第一类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包含两个主要动机,填补词汇空缺和节省脑力。第二类是对社会规约的顺应,它本身构成第三个动机。这三个动机为外在动机。第三类是对心理动机的顺应,属于内在动机,主要有:保持原汁原味、方便省力、创造幽默、缓和语气、选择受信人、亲近或疏远对方、阐释意义、强调、彰显时尚和学习英语。第四章介绍了定量研究,包括它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工具、资料收集、统计方法和研究成果。200份由学生填写的问卷的统计结果表明,汉英语码转换是大学校园中一个普遍且受欢迎的现象,而且它的发展趋势为更加普遍和受欢迎。这个发现证明了本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对13个语码转换动机频率的统计,作者发现大学生使用汉英语码转换出于外在动机多于内在动机。总体来说,男生使用汉英语码转换更多时候是出于内在动机,而女生则更多时候是出于外在动机。另外,研究还发现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汉英语码转换上出现多方面不同。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相比,英语专业学生总体上对汉英语码转换现象更有好感,且更经常使用这种语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