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入WTO以后,在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中小企业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通过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受住考验,从而获得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壮大的动力,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严峻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及其意义、功能和作用是什么,中小企业如何制订发展战略,采取哪些具体手段和策略培育核心竞争力,并将其转化为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从而赢得竞争,这就是本文试图要揭示的课题。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称核心能力。对于核心竞争力,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潘汉尔德(C.K.Prahalad)和哈默(G.Hamel)提出了一个形象的“树型”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多元化公司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枝是核心产品,分枝是业务单元,树叶、花朵和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养分、维系生命、稳固树身的根就是核心竞争能力。“树型”理论形象地描绘出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非常丰富,从结构上定义,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企业两种能力的有机组合,即组织能力与企业对资源要素的使用和协调能力的有机组合;从功能上定义,同样表现为两种能力的有机组合,从价值链出发,第一种是对价值链上客户独特价值的洞察力或判断力,第二种是从组织,实施程序与制度上构筑业务实施能力。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用户价值、延伸性和独特性。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和作用是:提高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的位势;维持中小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使企业能适应环境变化。建立相应的企业发展战略,是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靠保证。鉴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应着重建立以下有针对性的企业发展战略:1.建立产业发展战略。要根据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和行业发展前景,分析自身的现状和潜力,确定未来的产业定位。同时,还要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地域和范围。2.建立市场发展战略。这是企业开拓和争夺市场的全部措施和手段的总和。它主要表现在:⑴争夺主动权战略,⑵固守阵地战略,⑶模仿型战略。3.建立技术创新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创新战略,工艺创新战略,高新技术创新战略等。4.资本创新战略。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资本融通战略和资本运营战略。5.信息化战略。它主要表现在:⑴ 信息化是高质量、高速度的重要支撑。⑵ 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6.人才吸引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⑴ 建立正确全面的人才观。⑵创造吸引人才的各种条件。⑶ 采用各种形式,不拘一格降人才。基于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在资金、市场、人才的方面,相对于大企业来说都尚处劣势的现实,要想加强竞争能力,获得竞争优势,在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针对自身特点,采取独特的、行之有效的应对手段和策略。首先,建立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问题。有效的企业<WP=39>法人治理结构应达到的目标,就是给经营者以充分的自主权管理企业,以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使经营者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其次,要认真加强战略管理。在战略管理中,要把握住战略核心,也就是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企业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建立核心竞争力:一是内部整合,二是外部交易(资本扩张)。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应通过内部整合建立与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坚持低成本战略。鉴于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分散型产业和新兴产业,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积极建立有效规模的生产能力,在经验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搞好成本管理费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研发费用和品牌树立等方面的费用。还要注意选准切入点,中小企业没有必要和能力满足大部分的市场需求,应选准切入点是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或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间,或某个地区的市场。围绕着如何很好地为某一个目标市场服务这一中心,企业制定的每一项性能方针都要考虑自己的市场定位,把精力集中在目标顾客上,以提高效率。然后,还要建立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改革组织本身的组织。善于不断地学习是它的本质特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活动及其产品越来越呈现知识化特征。企业竞争说到底是一种知识的竞争。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境的频繁变化,需要人们坚持学习,以掌握新技术和把握环境变化。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根本意义,在于它能促进生成和维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能提供有效的学习机制,以摄取外界知识和能量;它能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它能增强企业的战斗力,发挥团队的积极作用;它能有效到改进人们的思维方式,通过互相影响、启发,迅速形成一致的认识,进而增进行动效率。同时,建立学习型组织也能增强企业的忧患意识和锐意进取精神,从而增强应变能力。总之,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通过更先进的知识改善企业行为,推动企业创新活动,进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再次,必须强化品牌管理。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商品化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物化的表现。在全球环境下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多地和产品品牌的竞争力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