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通信业网络融合的发展,电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在技术上趋同、在产业间交叉进入、在多产品市场上进行竞争。在需求侧,消费者呈现多属(multihoming)的特点;在供给侧,运营商展开交叉媒介竞争。在市场环境变化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电信规制再次成为规制理论研究的中心主题。以Laffont和Tirole为代表的激励性规制理论或“新规制经济学”为当代各国的规制重建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缘于规制经济学的应用性学科特点,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问题+应用”的思路,力图在解释网络融合下电信市场的特殊现象的同时,也对规制下一步改革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欧委会1997年通信业绿皮书,首次在一个基本框架内讨论了融合下的规制模式,此后,发达国家开始了通信业的规制政策、规制机构的调整。国外规制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适用于大多数受规制产业的基本原理,或是将电信产业作为一个案例在论证自然垄断和政府规制的相关研究中顺带提及。有关网络融合下的电信产业规制调整的专题性理论研究成果,大都集中于某一个业务领域,比如针对宽带业务规制、IPTV等视频业务规制的实证研究等。总体而言,还未形成从经济性规制的主要方面(进入规制、价格规制、规制机构等)来系统化分析网络融合下的电信规制的研究成果。规制的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表明,网络融合下电信规制研究的核心问题有以下四个:
第一,交叉媒介竞争下的企业兼并规制问题。在复合市场中业态间的交叉媒介竞争(如本地电信运营商与有线电视运营商展开的交叉竞争)出现之后,跨产业横向兼并的规制。第三章基于二阶段动态古诺竞争模型,考虑了通信产业网络运营商横向兼并前后边际成本的变化,研究存在n家运营商的同质产品市场中,企业进行横向兼并的条件,并对横向兼并所引起的运营商利润变化及社会福利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横向兼并后边际成本节约程度的增加,运营商利润和社会福利都会增大。该章尝试在网络融合背景下,在媒体交叉竞争、产品同质化的过程中,对网络运营商之间横向兼并行为进行规范的经济学分析,有关结论可以为政府制定网络融合下通信产业重组的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第二,多产品价格规制问题。在网络融合的环境下,原来提供单一产品的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网络提供多种产品,针对多产品生产企业的价格规制。激励性规制机制设计的关键问题是,规制者如何引导受规制的厂商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而非追逐自身利益的角度去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Armstrong&Sappington,2005)。第四章构建了双寡头Bertrand二维博弈模型,讨论拥有两个完全覆盖网络的运营商同时提供两种具有替代性服务的情况下,网络型双寡头企业在多产品市场的定价问题,并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对企业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多产品企业联合考虑两个或多个市场的定价优于单一市场定价,尤其当网络外部性存在时,企业在联合考虑多产品定价博弈的情况下利润更高。这一点在企业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如企业会考虑实行语音和互联网服务的捆绑销售,这样的分析也可以运用到多个企业在多市场中的博弈情况。
第三,针对在位者和进入者的不对称规制问题。在网络融合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和有线电视运营商之间会展开交叉媒介竞争。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何针对主导运营商实施不对称规制是一个新问题。第五章提出了在网络融合下的语音市场上,在位者(主导电信运营商)和进入者(有线电视运营商)基于设备竞争的博弈模型,此时假设允许基于终端的价格歧视,即对在位运营商实行基于成本的接入价格规制,而进入运营商则实行接入价格加成。研究发现,如果规制的目标是促使进入者更快地市场渗透,基于终端不对称的接入价格规制——允许有线运营商有更高的接入价格加成,可以提高有线运营商的利润,产生较高的消费者剩余。进而,当进入者进入电信市场后,号码可携带也可以作为不对称规制的重要方式之一。该章通过建立电信运营商之间Hotelling模型,综合分析了转换成本变化与消费者不知情问题同时存在时,实施号码携带后我国电信市场的分配效应和福利分析。结果表明,实施号码可携带使得转换成本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号码可携带的引入将改变电信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在在位者和进入者之间建立有效的竞争环境,减弱在位运营商在竞争中的优势,促进融合下的全业务、交叉媒体竞争。
第四,规制机构调整问题。第六章主要讨论如何解决目前电信规制中存在的机构重叠、多头管理以及网络融合下规制的“真空区域”等问题,探讨规制机构的调整与重建。首先对网络融合下的规制机构改革进行了理论研究;其次,梳理了发达国家网络融合下电信规制机构改革的实践模式;再者,分析了我国电信规制机构的纵横设置,包括电信、广电及互联网各自的规制特点,以及中央与地方规制机构的纵向安排;最后,结合理论研究成果和国外成熟经验,提出了网络融合下我国电信规制机构调整的理论模式。该章试图在理论分析和实践对比的基础上,探讨网络融合下我国电信规制机构的未来走向。最后,对本文的结论进行了总结和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