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工厂是指将工业遗产进行艺术改造,填充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内容,将工业文明的标志性空间变成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于一体的文化消费空间。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视角来看,艺术工厂是资本主导下空间生产的结果,反映了场域中多种资本力量的博弈与合谋。从空间实践的角度来看,艺术工厂的空间再造是空间内物质生产资料的再分配,实现了从“空间中的生产”到“空间的生产”的转变,将工业生产空间再造为文化消费空间,具体而言则是在保留零散的工业文化符号的基础上,通过填充文化艺术空间和商业休闲空间,实现空间形态、功能、意义的转变。从空间的表征的角度来看,资本主导了艺术工厂的空间生产。我们着眼于艺术工厂中艺术与商业的博弈,展现资本在空间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具体而言,我们选取了田子坊中商业排挤艺术和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中商业扶持艺术的案例,展现了空间生产中艺术与资本相对抗且失败的残酷现实。从表征的空间的角度来看,艺术工厂的审美体验是人们在符号化意义的生产和占有中获得的情感愉悦。“审美化”是人们关于艺术工厂的符号化体验的高度概括,“共享化”是人们关于艺术工厂的符号化意义生产与占有的方式。艺术工厂中的文化艺术空间和商业休闲空间,通过提供具有指向性和开放性的“审美化”文本,使得人们通过艺术评论、文化消费等“共享化”手段实现意义生产与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