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腐倡廉一直是政府和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焦点。近几年,上市公司高管贪污受贿、奢靡消费等劣迹层出不穷,不仅造成企业资源错配、效率降低、发展受阻,还影响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增长的绊脚石。找准腐败诱因并有效抑制高管腐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议题。已有研究指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而内部控制缺陷意味着公司内控无法提前预防错误或及时更正偏差,属于内控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漏洞。那么,内控缺陷是否会诱致高管腐败?另一方面,现有文献在衡量制度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时,较少考虑宗教等非正式制度的应用效果,也鲜有人将其与高管腐败行为相联系。基于此,本文经过文献梳理和理论归纳,选取2010年至2017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区分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通过实证检验内控缺陷与两类高管腐败的联系,以及宗教传统在其中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一定条件下,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的上市公司,越容易发生高管腐败行为;(2)在一定条件下,宗教传统氛围越浓厚的地区,上市公司高管发生腐败行为的概率越小;(3)公司办公场所周围的宗教传统氛围能够有效缓解内控缺陷诱致的高管腐败行为。上述结论在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情形下均能成立。此外,本文还以郑州煤电案件为例,进一步解释内控缺陷的诱导作用和宗教传统的调节作用,丰富研究内容。在如今反腐大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制度角度分析高管腐败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当正式制度的设计或运行出现偏差而产生缺陷或漏洞时,腐败机会增加,导致腐败概率提升;而宗教传统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同样对个体具有约束作用,通过抑制腐败动机来减少腐败行为。本文丰富了内控缺陷所导致的经济后果研究,为长期以来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公司敲响警钟。此外,研究立足于本国国情,从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道教宗教传统出发,借助案例进一步说明宗教传统在预防腐败中的应用。文中增加的非正式制度视角,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宗教传统影响行为选择的研究成果,对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