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基于“顾全两个大局”的宏观背景,为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实现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其本身意味着是一种国家和政府行为。但今天的西部地区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绝非过去计划经济时期那样的完全政府行为,因此,决定了必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来推进。这样政府与市场的合理分工协作将会贯穿于西部地区发展整个过程之中,而在不同的阶段,政府与市场各自作用力度会有所不同。处在体制接轨或弱市场情况下,特别是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初始阶段,政府作用最为重要,财政政策理应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财政学界就如何利用财政政策促进西部发展展开了大讨论,提出了许多政策建议和措施。但这些讨论大多是属于对策性研究,所提出的财政对策最终是否奏效缺乏说服力,也就是说,没有分析这些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尝试对内生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进行介绍分析,充分肯定了财政政策对西部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探讨研究适合现阶段的促进西部发展财政政策,为以后的进一步讨论提供了理论依据。那么,国外政府利用财政政策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对我国有什么启示呢?我国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财政政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本论文力图阐述上述问题,为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提出若干有用的建议。本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从我国西部地区范围的界定入手,阐述了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现状,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东西部地区发展已表现出的极其不协调发展。也就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说明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已经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到了非得重点发展不可的地步。接下来,主要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分析原因,由此引出邓小平的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江总书记总揽全局,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本部分的后面初步设计了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分2000—2010年、2011—2030年、2031—2050年三个阶段分步发展。第二部分对制定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首先对保尔.罗默的内生增长理论进行基本介绍,重点介绍了知识溢出模型、人力资本模型、巴罗模型等三个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指出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是由一系列内生变量决定的,而<WP=6>且这些内生变量对财政政策的敏感度很高,政府的财政政策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由此得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利用财政政策抓住这三个内在的促进因素:增加人力资本的财政措施;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措施;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的政策措施。其次,介绍了波特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提出经济发展要分四个阶段,提出促进西部地区发展要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有侧重的财政政策。特别指出,我国西部地区处于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应该注意财政政策在各阶段的利用,要有侧重的实施。以这两个理论为基础,力求提出更切合实际的促进西部发展的财政政策。第三部分总结政府支持落后地区发展的经验,并从中得到某些启示。首先回顾了我国运用财政政策促进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历史。对西部投资效益进行评价,得出不能完全用政府行政命令强制实施的教训及必须重点突出的启示;而前几年东部地区发展与现在西部地区发展的可靠环境已不同,要求西部比东部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新,着眼长远、高起点、高效益。其次介绍了美国、欧盟、日本等支持落后地区发展的具体做法,虽然各国的具体环境和条件不同,但是对反映共性的经验加以总结,无疑会对我们科学地制定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财政政策提供重要的启示:明确地、不断地调整区域改革目标;建立专门的区域组织管理机构;鼓励地方及民间参与等。第四部分阐述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促进西部地区发展。这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首先提出运用财政政策的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全方位开放、可持续性发展、引导性优惠为主扶持性优惠为辅等。接下来,从财政政策职能入手,提出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几项重要的财政政策:优化投资环境的财政政策,从投资硬环境和投资软环境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人力资本投资的财政政策:主要涉及到加大财政支持教育力度、征收教育税或发行教育公债、争取东部或国际支持等措施;提升西部地区市场竞争力的财政政策:从产业结构的优化角度,培植区域主导产业,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角度,完善财政资助、调整税收优惠、加强政策导向机制;最后提到的是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财政政策:增加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开征环境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等,以保证西部的发展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