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工程专业不断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工程类专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已跻身于世界前沿,但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和固有观念,我国已有的研究成果无法及时与西方国家形成良性交流。因此,提高工程类专业学习者的英语能力势在必行,而能够选择正确的词语及其搭配关系是制约学习者英语输出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在基于Sinclair、Firth和Halliday所提出的语料库驱动的短语学理论和词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程专业不断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工程类专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已跻身于世界前沿,但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和固有观念,我国已有的研究成果无法及时与西方国家形成良性交流。因此,提高工程类专业学习者的英语能力势在必行,而能够选择正确的词语及其搭配关系是制约学习者英语输出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在基于Sinclair、Firth和Halliday所提出的语料库驱动的短语学理论和词语搭配理论,借助语料库驱动的定量研究方法,对工程类专业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四个专业(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电子工程和机械工程)的1308篇学术语篇的语言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词汇层面的研究发现工程类专业的英语母语学者显示出超强的名词偏好性特征,对于使用频率和数量很少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也同样呈现专业化、科学客观且无感情色彩的词汇特征。词块层面则呈现出“名词短语+of短语片段”名词性结构词块和“介词短语+of短语片段”介词性结构词块的使用偏好性。从词块功能特征来看,三种类型的功能词块中,频率最高的是文本类型功能词块,其次是研究类型功能词块,立场类型功能词块频率最低,且立场类词块中的It外置结构是本研究中工程类专业英语母语学者共同使用的结构类型。本研究旨在为工程类专业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以此来提高我国工程类专业学习者的英语输出能力,进而使其前沿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地被国外学者所了解。
其他文献
本篇口译实践报告基于译者2021年参加的关于黑龙江大学“汉语桥”项目的汉英交传实践。本次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译语问题主要包括译语逻辑问题、习语不当直译问题以及数字口译问题。出现上述口译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译者提取关键信息能力较弱、源语理解偏差以及数字敏感度低。针对上述问题,译者分别采取了加强逻辑重构、显化逻辑关系、解码重构源语信息、意译文化内涵以及极限取整等策略,提高了译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本篇口译实践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课公开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也被称为“慕课”(英文缩写MOOC)。国外许多著名大学都开设MOOC课程,这些课程能够拓展中国观众的国际化视野。但由于中国学生受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能力的限制,无法较好地理解授课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交替传译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是耶鲁大学《美国独立战争》网络公开课的英汉交替传译实践报告。笔者对口译实践
本文以托马斯·伯恩哈德长篇小说《消解——一场崩溃》为研究对象,根据文化记忆理论分析并论证了主人公穆劳记忆中的家乡形象,探讨了穆劳身份认同的构建过程。本研究旨在加深对伯恩哈德独特的乡土情结的了解,深化对伯恩哈德式创作风格的认识,丰富当前对伯恩哈德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在穆劳看来,家乡沃尔夫赛格及奥地利是一个庸俗化、物质化、纳粹化、天主教化的堡垒。面对这一家乡形象,穆劳认识到了自我与家乡之间巨大的精神差
本文是以“2021世界经济论坛线上海洋对话”为语料的英汉同传实践报告。本篇实践报告对同传实践的整个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包括实践前的准备,以及实践后的文本转录分析。译者发现本次同传实践的译语质量存在漏译、翻译腔及逻辑不清等问题。译者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漏译多因意群切分及连接不当和源语听辨缺失造成,翻译腔多为过度直译和源语理解不当造成,而逻辑不清多为句子成分衔接不当已及否定句处理不当造成。针对译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的技术哲学思想贯穿其研究生涯。当技术的本质被视为存在的命运的同时,人们却被技术背后的思维模式逐渐限制,遗忘了存在中蕴含的其他命运。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便试图对技术所引发的现代问题进行诊疗。本文首先通过定性分析确定海德格尔技术哲学的特征和意涵,再倒推溯源其产生的背后因素,并以海德格尔所处的社会环境、欧陆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各种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语言研究愈发引起语言学界学者们的重视与关注。已有的老年语言研究关注点涵盖语音、句法、语义等层面,较少涉及特殊群体老年人的语用话语层面。但要想让老年语言学具有临床诊断、看护照料等现实意义,对老年人尤其是具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进行语用话语方面的考察与分析十分必要。本研究基于Perkins的语用浮现模型,以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轻度认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大批德国人移民美国,在异国文化的冲击下这些移民面临着身份认同难题。近年来许多影视作品以此为题材,讲述移民的生存状况及其遭遇的文化冲突。本文基于亨利·泰弗尔的社会身份认同理论,采用文献搜集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回溯二十世纪德国人移民美国的历史。对德国传记电影《歌唱的屠夫》中遭遇文化困境、身份迷失的人物展开分析,阐述其身份构建历程,进而回答他们面临的“我是谁”、“我属于哪里”的身份认
纤维素经过处理后得到微米/纳米尺寸结构、高结晶度的纤维素,是可再生橡胶补强填料。本文系统介绍了微米、纳米纤维素晶体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微米、纳米纤维素晶体及不同改性材料改性后增强橡胶制备复合材料的进展,最后对纤维素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拉辛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被公认为法国悲剧的杰出代表。曹禺是中国著名的话剧作家,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虽然二位作家来自不同的时代和国家,但他们的作品在故事情节、写作手法上都有着相似之处。国内外学者对拉辛的作品和曹禺的作品曾分别展开过大量研究,但研究对象通常是他们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鲜有比较二位作者悲剧观的学术研究。为此,本文将结合多部拉辛的作品和曹禺的作品,研究并比较拉辛对曹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高等教育大国转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亟需吸收优秀的高等教育改革理论。本报告基于对高等教育改革著作《高校领导力法则:以学习为中心,不惧挑战,直面责任》(Learning-Centred Leade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Sustainable Approaches to the Challenges and Responsibilities)第五章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