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权力视阈下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came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软权力视阈下研究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问题,是不同于以往党建研究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认为政党文化是在政党的政治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并影响和制约着党内成员的意识形态、制度规范、党员行为作风和政党物质文化。政党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政党意识形态、政党制度文化、政党行为作风和政党物质文化四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明显的权力文化倾向、浓厚的理想主义价值取向、典型的精英政治文化、较大的社会影响力等特点。
  政党文化作为政党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结构,在提升政党软权力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效用,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的阐释力增强政党的社会认同力、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有利于强化政党的政治威信、党风与执政实绩是政党获得政治公信力和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政党的光荣历史和文化传统构成政党持久的魅力。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必然成为提升中国共产党软权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在长期实践中向前发展,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三个阶段的探究过程。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坚定指导思想,夯实思想根基、理论结合实践,注重不断积累、践行执政为民,实绩塑造形象、注重物化标识,培养心理认同等。当前,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的主流和方向是正确的,但难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党的意识形态说服力受多元化思想观念冲击、党内法治体系和法治行为尚待形成和巩固、“硬权力”的过度使用损耗政党威望、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存在被侵蚀的危险。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有:社会各种不良文化的侵蚀与影响、党内法制不健全造成的刚性约束力量不足、对“政党文化”作为“软权力”的意识自觉性不足、党内外环境变化带来新的挑战和新要求。
  当前,推进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可从多个途径做出努力,包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政党文化建设的精神基石、强化理论制度建设,增强政党文化的说服力和约束力、提升行为自觉,凝聚党内外民众向心力、创新政党文化形式,扩大政党文化影响力。政党文化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从全球视野出发、从新时代党内外的新变化出发,建设好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用政党文化的发展推动软权力的提升。
其他文献
当前社会各方信息不断交流融合,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成为大众传媒不断发展的动力。随着传播渠道不断地丰富和多元化,广告行业发展得到新的建构。广告作为一种经济和文化的信息传播的载体,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飞速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作为受众日常生活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广告创造出的拟态环境也在悄无声息地引导着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而这一点在公益广告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2018年8月21日至
学位
大众文化的概念来源于国外,这一概念与我国的某些文化理念有着契合之处。国内对于大众文化的研究相对于国外工业发达的国家而言,是比较晚的,但是大众文化在我国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这种文化与民众的生活交织密切,影响着大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由于中国市场化的某些不完善的体制,无法对大众文化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与引导,从而导致了在现实中,并没有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忽视了人民的心声和需求,没有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学位
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几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奋斗,以敢闯敢拼的政治勇气和自我变革的使命担当,闯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使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关键期、发展的全面转型升级期以及进入世界中心的加速期。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观正是在解答新阶段如何走向强起来的时代问题中应运而生的。  系统分析和理解这一理论对于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
实现人生价值和幸福,始终是人类孜孜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尽管幸福观是由不同的个体决定的,个体不同,幸福观也不尽相同,但其最终目标都是满足和实现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不同的会议和场合多次提到人民和人民幸福。习总书记经历七年下乡的知青岁月,无比了解基层的现实情况和民众最急迫的需要,因此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都体现了人民的主体性,致力于满足民众对未来生活的
贫困问题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结合社会实践和时代特点形成的思想,贯彻在马克思理论的始终。马克思的贫困问题思想具有深远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在马克思以前,以亚当·斯密、马尔萨斯、西斯蒙第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以及以傅立叶、欧文、圣西门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贫困问题进行了分析,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最终因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问题而退出舞台。  马克思在对古典
学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所在。它是涵养中华民族精神的底蕴表征,也是特殊且难得的教育资源。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当前大力提倡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将作为中国文化自信源泉和根基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起来,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系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当代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
学位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当今时代科学昌明、社会进步,为了搞好家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促进中国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很有必要加强对家风家教问题的科学研究,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提供道德理论支持。因此大力宣扬优秀家风家教,丰富家风家教合理内核,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青少年是民族、社会和国家的希望,承担着民族、社会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坚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接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以超凡的智慧、忠诚为民的情怀、强烈的责任担当加强党的建设。在治国理政和推进党的自身建设上对治国理政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发展进入历史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凝聚力(本文简称:党组织凝聚力
解决农村问题必须从农村治理出发,农村治理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基础地位。不少乡村在治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矛盾问题,仅仅靠法律规范或道德自律是很难解决的。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结构的深度变化,村规民约将不再是靠传统乡村社会的信念、舆论环境为基础的村民行为规约,而是建立一套能够成为与国家法律、道德相适应的现代式村规民约。因为现代式村规民约可以适应村民自治和农村实际的需要,也是体现了
学位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理想信念思想体系,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理论,是我党几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思想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我党理想信念思想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站在中国社